【摘 要】
: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基本条件,担负着食物供给、生态涵养和质能循环等多种功能,是粮食安全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耕地资源面临着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其稀缺性和脆弱性日益凸显。耕地系统作为复杂的自然-人工复合系统,自身存在许多的限制因素,同时外界干扰和破坏也对耕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韧性理论旨在提高系统在应对干扰时的抵抗、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基本条件,担负着食物供给、生态涵养和质能循环等多种功能,是粮食安全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耕地资源面临着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其稀缺性和脆弱性日益凸显。耕地系统作为复杂的自然-人工复合系统,自身存在许多的限制因素,同时外界干扰和破坏也对耕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韧性理论旨在提高系统在应对干扰时的抵抗、适应、恢复和发展的能力,为解决系统应对内外干扰提供了新思路。山西省的耕地资源发展中面临着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生态退耕、土壤贫瘠和建设占用等压力和干扰,如何科学认识山西省的耕地系统在外部胁迫下保持系统稳定运作和转型发展的能力,优化耕地利用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选取山西省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山西省耕地韧性的相关研究,为山西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建议。本文在系统地总结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解构韧性内涵,以耕地系统的“抵抗性-适应性-重构性”选取21个指标构建了山西省耕地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山西省117个县(区)作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和2020年的截面数据作为基础研究数据,运用熵值法对山西省耕地韧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Arc GIS和Geo Da软件对山西省耕地韧性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研究。通过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更深入地识别出影响山西省各个县(区)耕地韧性的主要障碍因子。结合山西省省情和定量分析结果,提出提升本省耕地韧性的针对性建议。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010年山西省耕地韧性均值为0.3919,2020年增长为0.4314,表明山西省耕地韧性增强。具体地看,2010年排名最高的三个地级市分别为朔州市、临汾市和运城市,自然断点法聚合结果显示耕地韧性高值的县(区)共有16个,耕地韧性准则层的贡献中“适应性”贡献度较低。2020年排名最高的三个地级市分别为朔州市、忻州市和大同市,自然断点法聚合结果显示耕地韧性高值的县(区)共有39个,耕地韧性准则层的贡献中“重构性”贡献度较低。山西省共计117个县(区),102个县(区)耕地韧性值提高,15个县(区)耕地韧性减小,晋城市泽州县、运城市临猗县和晋中市昔阳县跌出韧性值排序前十名,大同市阳高县、朔州市平鲁区和忻州市岢岚县跻身前十名。(2)2010年山西省耕地韧性全局Moran’s I指数值0.3679,2020年增长为0.3925,山西省耕地韧性空间分布呈全局空间正相关,集聚作用逐渐增强。局部空间自相关显示,山西省耕地韧性值“高-高集聚区”范围扩大,“低-低集聚区”范围减小,“低-高集聚区”和“高-低集聚区”范围减小。2010年和2020年山西省耕地韧性“不显著”类型均超过80%,表明山西省耕地韧性空间异质性较小。(3)障碍因子诊断模型结果显示,山西省耕地韧性的“抵抗性”障碍度降低,表明“抵抗性”的指标对山西省耕地韧性的阻碍越来越小。2010年阻碍耕地韧性主要是“适应性”和“抵抗性”,2020年转变为“适应性”和“重构性”。对山西省障碍因子频数进行分析,2010年和2020年阻碍山西省耕地韧性提高的障碍因素主要有人均用电量、第一产业产值、农民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GDP、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人均粮食播种面积以及人均机械总动力。
其他文献
人们的社会生活与衣食住行紧密相关,由于住房产品的特殊性,住房问题在中低收入群体中显得较为突出,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而人民在追求“住有所居”的过程中,新市民由于其特殊的生活背景,难以从商品房市场满足其住房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新市民,他们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他们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劳,所以在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中他们也理应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权
1999年山西省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统筹层次低等背景下,虽然目前未出现基金收支的缺口,但运行中存在基金支出增长率快、基金结余率变化幅度大、稳定性较差的问题。研究山西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不仅丰富了该研究领域的理论成果,而且有利于解决实际运行中的风险,兼具理论与现实意义。本论文中运用文献研究法,从国内外文献中整理了与城镇职工基本
2009年和2011年,中国相继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实现农村居民、城镇非从业居民的“老有所养”。为了缩小养老保障差距,建立更加公平的养老保障体系,我国于2014年将“新农保”与“城居保”合二为一。到2023年,制度合并正式实施已经9年,彼时已是汇聚全国最广泛群体的基本养老保险险种,也的确是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证。开启“十四五”规划新局面,在二十大报告推进共同富裕
随着无人机设备的量产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人机通信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无人机的机动性较强,可以实现大规模的部署,而中继节点具有增强网络频谱效率的优势,可以有效提升移动通信网络的应急能力。在无人机与中继通信的联合下,文章针对当前水面环境的清理与保护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无人机中继通信的水面清障机器船,所有的清理工作均通过清障机器船完成。船体与无人机的有效结合,综合了无人机中继通信技术,实现了水面垃圾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2020年底全国60岁以上农村老人占比达到了23.81%,超过城镇7.99个百分点,相比于城市地区,农村的老龄化程度更高,妥善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居家养老服务有自身的优势,老人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养老,是农村养老的重要方式。国家非常重视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给予了很多政策支持。但我国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还很不完善,老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本文采用
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等特征的凸显,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疾病困扰增多,传统家庭养老显然无法承受巨大的养老负担。机构养老作为社会化养老的一种重要养老模式,目前养老机构在开展传统养老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医疗服务,医养结合服务的有效推行,充分整合医疗与养老两大资源,满足老年人“养老”与“医疗”的多层次需求。太原市作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之一,长期对医养结合服务进行积极的探索。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水平成为老年人
银发浪潮正滚滚而来,缓解我国老年群体面临的养老矛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的目标。在我国9073养老格局下,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及应用设备助力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成为破解当前养老难题的热门方向。相关研究和现实表明,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智慧化水平对弥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足、改善老年人养老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目前我国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正处于发展阶段,研究老年人智慧社区居家养老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对于进一步大范围推广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区各项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大。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使老年人度过幸福的晚年生活是一个十分热点的研究课题。通过研究我国社区各项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趋势,精准把握老年人的需求,对提升我国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健康水平和创建我国特色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CLHLS数据,对我国社区健康养老服务需
人口老龄化现象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为积极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所造成的养老风险,解决城乡居民年老时的养老问题,我国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上投入了大量建设性工作:先后以农村和城镇居民为对象,建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且在2014年将这两种制度合并为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山西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安排,于2014年6月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家庭模式的变化使传统养老方式受到冲击,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且多样化的养老需要,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养老问题更加严重。随着我国养老体系不断完善,机构养老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养老方式,对减轻社会养老压力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目前我国机构养老服务内容不完善、服务供给供不应求的现状,对我国城镇独生子女父母的机构养老意愿进行研究,对促进机构养老服务的发展,提高老人机构养老意愿,从而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