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洋风绘画在明清特定的经济、社会及中外关系背景下,经历了教堂宗教画和翻刻版画的制作,到清初形成;与西洋绘画的传播地带及传播方式相联系,其类型主要以北京宫廷西洋风绘画、江南西洋风绘画和南方口岸外销画为主。
西洋风绘画题材在历史、战功、人物和科普几个方面表现最为突出,较传统绘画有了新的发展。在形式与技法方面,西洋风绘画的特质主要表现为:西洋透视与中国空间观念、西洋明暗法与中国线描,西洋中心式、对称式构图与中国半边竖式构图,西洋写实性色彩与中国装饰性色彩几个方面的“融合”。西洋绘画的焦点透视被“覆盖”于中国“远近”空间观念之下,形成三个主要程式,即正面焦点透视的“线法画”,传统界画法与焦点透视结合而成的新透视法,在多个视点中对焦点透视的局部使用。削弱了明度对比的西洋明暗法,与中国画线描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互相“抵消”的趋势。西洋风绘画的构图保留了中西相对独立的样式,以半边竖式构图、中心构图和对称式构图为主。中国绘画的装饰性色彩与西洋绘画的写实性色彩相结合,在描绘物象固有色彩的基础上,淡化了中国绘画色彩类型化的特征,效果更加丰富、浓郁。多方面的技法特质造就了西洋风绘画总体上写实、细腻、平整、浓丽的艺术风格。
西洋风绘画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加速了中国绘画的商品化;对近代岭南绘画、上海开埠绘画及“改良派”绘画产生了影响;并成为17、18世纪欧洲中国风工艺美术设计和园林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
西洋风绘画是中西绘画平等交流的结果,其实践证明融合创新并不等于技法层面上的简单相加;面对不断变换的外来艺术形式,坚定自身艺术立场,立足于双方共性基础之上,为我所用,应是西洋风绘画带给今天绘画实践的最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