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国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着新的经济形势要实现由大变强的转变。长久以来,制造业依靠能源资源优势,取得了快速发展。然而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我国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资源不断枯竭、市场供给质量不高,出现了制造业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的现象,制造业行业持续出现过剩,企业效益不升反降,企业生产优势逐渐消失,其转型升级压力不断增大,经济进入发展的新常态,由此看来,需求侧方面的投资、出口、消费三架马车拉动力作用已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的发展需求,急需供给侧方面通过结构性的改革,调整经济结构,进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快培育并形成新动能,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从而促使我国经济整体的快速发展。本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理论基础为研究出发点和研究基础,以我国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研究主题,选取了3个自变量和1个因变量,运用OLS回归法分析,基于供给侧方面对2000-2015年我国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实证结果以及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下我国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板块展开研究:第一个板块为理论基础,即论文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主要进行相关理论分析,分别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和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理论进行详细的阐述与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二个板块为实践基础,即论文第四章。该部分基于数据分析,结合我国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分析我国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问题所在,并指出我国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缓慢的可能性原因。第三个板块为实证及对策部分,即论文第五章和第六章。本板块基于供给侧结构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的任务,结合影响我国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缓慢的原因,对我国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选取相应的变量,建立多元线性模型,利用软件Eviews7.0进行回归分析,验证并分析回归模型的有效性及整体拟合效果,从而得出实证结果。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分析并提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促进我国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有:注重政府引导作用,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协同作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自身发展活力;积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汽车制造业的有效供给;优化人口供给结构,提高人力资本素质,从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逐渐完成我国汽车制造业方面的“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去杠杆和补短板”的任务,实现汽车制造业的成功转型升级。总之,本文通过对我国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实证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将有利于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实现我国汽车制造业供给方面的“三去一补一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