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慢性额叶挫裂伤患者皮质脊髓束的DTI研究目的慢性恢复期的额叶挫裂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些功能的异常因伴随大脑结构的破坏而产生,本文采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i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探讨慢性额叶挫裂伤患者下行运动纤维束—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的完整性。方法采用1.5T Signa GE磁共振成像仪对15例慢性额叶挫裂伤患者和21例正常志愿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利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运动能力,采用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8)软件对全脑范围的FA参数图进行T检验,并分析与评估病人组患侧皮质脊髓束FA值的改变。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额叶挫裂伤患者全脑出现广泛性的FA值下降,主要集中在额、枕、颞叶的灰白质,胼胝体,小脑白质和脑深部白质,其中最显著的区域为额叶及枕叶。相比于正常对照(0.44±0.03),患者组(0.35±0.04)全脑平均FA值有明显降低(t=-7.151,P<0.001)。结论慢性额叶挫裂伤患者在额、枕叶等处出现的FA值下降反应了全脑范围内广泛的白质结构的损伤,这些脑区的损伤可能是额叶挫裂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损伤的机制。第二部分纤维束示踪观察慢性额叶挫裂伤患者皮质脊髓束的损害目的选取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感兴趣区(ROD进行纤维束示踪,观察慢性额叶挫裂伤患者皮质脊髓束的损害。方法将患者组的病灶统一翻转至左侧,将入组15例慢性额叶挫裂伤患者和21例正常志愿者的DTI图像使用TrackVis & Diffusion Toolkit软件进行皮质脊髓束纤维示踪,选取大脑脚为ROI,获得由上至下走形的纤维束即皮质脊髓束,测量两侧皮质脊髓束的平均纤维束数量(TN),并计算两组被试两侧皮质脊髓束TN的差值(右侧减去左侧)即DTN。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者组患侧大脑的皮质脊髓束数量比健侧减少,患者皮质脊髓束区域的DTN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GOS评分4-5,即运动功能恢复较好的慢性额叶挫裂伤患者患侧皮质脊髓束数量的显著减少更加指向性地反应了皮质脊髓束的损伤。这种无创性检查方法更客观、更明确地反应慢性额叶挫裂伤患者皮质脊髓束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