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氧自由基-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磁性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h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氮氧自由基—金属配合物这一分子磁体的热点领域,开展了自由基—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的研究。合成了两个新的氮氧自由基配体:双噻吩自由基和手性桃金自由基;另外还合成了2个带配位基的氮氧自由基配体,利用这些配体共设计合成了2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自由基—金属配合物:1.[Co(NIT-Me)2(NO3)2]2.[Ni(NIT-Me)2(NO3)2]3.[ZnNIT-Me)2(NO3)2]4.[Cu(NIT-Me)2]·Cl25.[Cu(NIT-Me)2SO4]6.Co(NIT-Me)2(CH3OH)2]·(ClO4)27.[Ag2(NIT-Me)4(NO3)2]·CH3OH8.[Pb2(NIT-Me)2(NO3)4]9.[Ni(Him-thz)2(NO3)]·(NO3)10.[Co(Him-thz)2(NO3)]·(NO3)11.[Zn(Him-thz)2(NO3)]·(NO3)12.[Hg(Him-thz)2(NO3)2]13.[Co(NIT2-thz)2(N3)2]14.[Ni(NIT2-thz)2(N3)2]15.[Mn(NIT2-thz)2(N3)2]16[Cu(IM-thz)2]·(NO3)217.[Cu(IM-thz)2(NO3)]·(NO3)18.[Co(IM-thz)2(NO3)]·(NO3)19.[Ni(NIT2-thz)2(NO3)2]20[Zn(NIT2-thz)2(NO3)2]21.[Co(NIT2-thz)3]·(ClO4)222.[Mn(NIT2-thz)3]·(ClO4)2全部解析了这些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EPR谱、变温磁化率等手段对部分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质研究。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的氮氧自由基与过渡金属的配合物,拓展了金属—自由基多自旋偶合体系的研究范围,对部分配合物进行了变温磁化率及波谱等功能性质测试。研究探讨了磁性与结构的关系,定性评估了自旋载体之间的磁相互作用,为研究配合物中自由基与金属间的磁交换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XyloketalA、B、C、D和E是林永成研究小组从海洋#2508真菌中分离出来的一系列结构独特新颖的缩酮类化合物,它们未曾在陆生生物中发现,初步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胆
FeVO4是一种新型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由于其具有窄的禁带宽度、高的光能利用率、无毒以及便于粉体回收利用的磁性能等优点和特性,而逐渐成为理论分析、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三斜型FeVO4半导体材料有一个特殊的夹层(受体)结构,可以避免电子和空穴的有效复合,基于FeVO4的此种特性,制备单一三斜型结构的FeVO4粉体对有效的提高光量子效率,促进光催化反应的进行,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课题以FeCl3·6H2O
稀贵金属具有其它金属不可比拟的优良化学稳定性、抗腐蚀性、导电性、延展性等综合特征,持久稳定的使用寿命和长期储存价值,独有的生物活性和催化活性,己成为国防、化工石油精炼
本文在理论上研究了电荷转移反应中的动力学盐效应。做了如下工作,考虑到溶剂极化作用和离子的电荷密度在电荷转移发生的时候都对重组过程有贡献,由于配体振动的时候自由能表面
原国家广电总局在召开“关于防止部分广播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座谈会”之后,于2011年10月21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业内俗称“限娱令”),
氧化铁是一种重要的磁性材料,在吸附、催化、锂离子电池、传感器和生物医药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单一氧化铁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纳、微米结构单元的有效组装可以实现氧化铁纳米材料的优异性能以及多元功能。因此,对氧化铁及其复合材料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采用溶剂热法成功的制备了磁性多孔α-Fe2O3纳米片,磁性Fe3O4纳米材料和磁性石墨烯/Fe3O4
本文首次以碳糊电极(CPE)为工作电极,以K2S2O8为氧化剂,建立了吸附催化伏安法,测定了有机药物(靛玉红、大黄酸、橙皮苷、靛红)在CPE上的伏安行为,并分别测定了其含量,为有机药物
4,4-联-1,2,4-三唑是两个1,2,4-三唑环通过N-N键偶联的结构,其在配体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很好的成果,但以4,4’-联-1,2,4-三唑为母体的衍生物合成,国内外相关文献鲜有报道。本论文合成了重要关键中间体3,3’,5,5-四氯-4,4-联-1,2,4-三唑,结构经I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等进行了结构确证。通过溶剂挥发法,在四氢呋喃溶液中,成功培养
随着含氟矿物的开采加工、氟化物的合成、金属冶炼、铝电解、玻璃制造、电镀生产,特别是近十多年来电子工业和氟工业基地的蓬勃发展,含氟废水的排放总量每年以成万吨计地急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