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雄性不育基因ms18-29的定位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1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药及花粉发育是植物发育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花药及花粉发育异常会导致雄性不育。很多高等植物中都存在着雄性不育现象,从雄性不育突变体中克隆相应基因并研究该基因在花药及花粉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是研究花药及花粉发育分子机理的一个重要方法。 本研究以模式植物拟南芥的一个雄性不育突变体ems18-29为材料,对突变体进行了形态鉴定、遗传分析和细胞学观察。形态学观察发现该突变体花丝短、花粉粒异常、果荚短小、不结实,突变体和野生型植株正反交结果表明雌蕊育性正常。遗传分析表明,ems18-29的不育性状是由单位点隐性基因突变所导致,将此基因命名为ms18-29。对野生型拟南芥和ems18-29突变体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在花药发育的早期、中期,突变体和野生型的花粉发育和花药结构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在花粉发育的晚期,即花粉成熟期,在突变体中出现了很多畸形的花粉,而野生型的花粉几乎全部正常。 根据图位克隆的方法,利用F<,2>群体将ms18-29基因定位于第三条染色体分子标记WD和MSJ之间大约350KBB区间内,但在该区间已经有报道存在一个花粉发育相关基因At3g15400。为了确定与本研究定位的雄性不育基因是否为同一个基因,用PCR方法从突变体ems18-29中扩增了该基因并测定其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中没有核苷酸发生改变,因此ms18-29很可能是一个引起雄性不育的新基因。目前正在进一步缩小突变基因的定位区间,从而克隆该基因,并对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本项研究为克隆ms18-29基因并对进行其深入的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应用天然降雨观测、标准径流小区观测、微型小区观测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蚀力测定、不同土地利用现状土壤表层土壤颗粒径级分析等方法,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典型地段元谋
背景与目的血红蛋白是机体生存必需的功能蛋白,分子质量约为64.5KDa,是红细胞内氧及二氧化碳的载体。人体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呈球形,内部有四个含氧血红素,每个血红素与相应肽
本实验以干旱条件下长春花根茎叶为材料,探讨长春花中与细胞壁合成相关的UDPG基因克隆和表达特征。通过对根茎叶中可溶性糖、水势的测定结果来说明干旱条件下长春花中水分缺失
目的:(1)检测部分肿瘤及相应正常组织中neuritin的表达情况;(2)观察neuritin过表达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neuritin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1)运用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敲除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基因敲除技术是80年代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通常意义上
本文首先对EurepGAP与我国中药材出口贸易发展进行了论述,以我国中药材发展的国情为出发点,针对我国目前中药材质量安全体系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应对EurepGAP以促进我国中药材出
中草药是一种特殊的食品,由于在维护人们健康方面具有突出的效果,使其需求量不断增加。大部分中草药都依赖于人工栽培,在栽培的过程中要使用各种农药,很容易造成中草药中农药
男性不育的发病率约为5-8%,其中11.2%为原发不育,最常见的表现为生精障碍所致的无精症与少精症。染色体异常是原发男性不育首要的遗传病因,但只能解释其中2-5%的病例。遗传缺陷是导
目的:建立分离基因组DNA中差异甲基化片段的消减抑制杂交技术,初步探讨其在分离肝癌细胞系中不同DNMTs表达抑制后所影响甲基化序列的应用。 方法:根据基因组甲基化位点的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