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髋臼软骨局部损伤对髋臼发育的影响,为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因学说提供实验研究的佐证。
[方法] 选用家兔36只(4周龄),随机分成3组,即坐骨组、髂骨组和耻骨组。每组12只,以25%乌拉坦行腹腔麻醉,分别经髋关节的前外侧入路和后侧入路,暴露左侧髋关节囊。用自制刮勺分别在兔髋臼髂骨,坐骨和耻骨部分刮除约1mm×2mm×0.5mm髋臼软骨(钟点法标为11—12点,3—4点和7—8点)。同时,按以上方法切开兔右侧髋关节囊达关节腔,不损伤软骨,作为对照侧。术后第4、6、8周分别在骨盆平片上行髋臼指数、臼头指数、SHARP角和CE角的测量,动态观察髋关节发育状况。术后第8周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应用SPSS13.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双侧髋关节不同时期X线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组别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凡P<0.05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X线测定
(1)坐骨组:术后第4周髋臼变浅,关节面不光滑。术后第6周髋臼内壁增厚,变浅且形态不规则,8例出现半脱位。术后第8周臼壁增厚明显,臼顶出现不规则硬化,10例股骨头密度增加,8例出现半脱位。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SHARP角、臼头指数、CE角和髋臼指数双侧均有统计学意义。
(2)髂骨组:术后第4周髋臼变浅,内侧间隙增大。术后第6周见臼顶不平,内侧间隙增大,8例出现半脱位。术后第8周半脱位达9例,髋臼外缘硬化增厚,12例股骨头密度增加。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SHARP角、臼头指数、CE角和髋臼指数双侧均有统计学意义。
(3)耻骨组:术后4周时髋臼变浅,关节面不光滑。术后第6周见内侧间隙增大,4例出现半脱位。术后第8周臼顶出现不规则硬化,7例出现半脱位。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SHARP角、髋臼指数、臼头指数和CE角双侧均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的组间比较显示耻骨组手术侧的SHARP角、髋臼指数、臼头指数和CE角与坐骨组和髂骨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各组对照侧髋关节发育正常,臼头包容良好,无脱位发生。
2.组织学检查:手术侧:低倍镜(HE×100)下各组均见髋臼和股骨头软骨层变薄,软骨细胞排列紊乱,部分缺失,其中髂骨组、坐骨组比耻骨组手术侧髋臼软骨改变更明显。对照侧:各层组织排列均一,软骨层表面光滑,细胞排列规则,无细胞坏死改变。
[结论]
(1)髋臼软骨破坏可引起髋臼生长紊乱,髋臼表面粗糙不平,继发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2)髋臼软骨的不同组成部分即髂骨、坐骨及耻骨部分俄臼软骨的破坏均可产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而髋臼坐骨、髂骨部分髋臼软骨损伤比耻骨部分髋臼软骨损伤后导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