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晶体的力学性能及表面稳定性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的逐步发展,各种新能源技术不断被研究和开发利用,其中最高效和节能环保的核能受到各国的广泛研究和应用。由于核聚变反应所需要的原材料成本低、储存丰富,因此,世界各国都将核聚变反应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方法去研究。惯性约束核聚变(ICF)[1]作为核聚变反应中的一种,该反应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使用高能激光对氘-氚(D-T)燃料靶丸进行迅速加热,从而实现核聚变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氘氚靶丸的合理设计决定了聚变反应的成功发生以及能量的输出量。因此,充分研究氢分子晶体的力学性能及靶丸表面结构的稳定性,对合理设计和制备性能优良的D-T靶丸具有宝贵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利用MOLDY软件,系统研究了氢分子晶体的力学性能及表面稳定性。研究成果如下:1.本文对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的相关理论和各种作用势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将零点能考虑在内,对Silver和Goldman提出的氢分子间相互作用势(S-G作用势)进行修正、参数拟合,研究出一种适合于氢分子晶体的氢分子间相互作用势。2.基于修正的S-G作用势,本文重点对hcp结构氢分子晶体的相关参数进行计算。通过将计算结果与部分前人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修正后的S-G作用势计算得到的结果是科学可信的,这对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研究氢分子晶体的力学性能和靶丸表面稳定性奠定了基础。3.为了研究氢分子晶体和氘分子晶体的力学性能,本文进行了大量的仿真计算,具体工作如下:建立适合研究氢分子晶体力学性能的类靶丸实心球模型,以半径为150?的实心球靶丸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采用修正的S-G作用势,对氢分子晶体和氘分子晶体的力学性能展开仿真计算。通过计算绝对零度零压下氢分子晶体和氘分子晶体的弹性常数和体弹模量,将这些数据与实验数据及他人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本工作中所采用的作用势及计算方法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0 kbar到10 kbar下氢分子晶体和氘分子晶体的弹性常数、体弹模量等力学性能参数,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压强增大,各弹性常数及体弹模量均呈上升趋势。对比氢分子晶体和氘分子晶体的力学性能参数,可以得出氘分子晶体在力学性能方面比氢分子晶体稍强。4.本文第五章重点研究了氢(氘)分子晶体的球壳形靶丸内外表面稳定性,并利用表面粗糙度来定量表征表面结构的变化程度。针对氢分子晶体和氘分子晶体分别建立了不同尺寸的球壳模型,研究外界因素如压强和温度对其结构的影响。具体即采用修正的S-G作用势和MD方法,计算hcp结构氢(氘)分子晶体不同尺寸的球壳模型内外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球壳内外表面粗糙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了大气背景下的地物光散射特性。介绍了目标光散射的基本理论,以及各个量之间的关系。较详细地论述了建立地物散射模型的发展情况和几种典型方法:辐射传输方法、几
自1960年激光问世以来,其无论在工、农业生产还是国防、科学研究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激光应用的日益广泛,人们认识到强光源对操作者人眼及其他光学元件存在的潜
在全球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WOLEDs)因其材料来源广、性能高、可实现大面积柔性显示和照明等诸多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器件因效率低、色坐标不稳定及寿命短问题限制了WOLEDs未来的发展进程。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通过引入新型的磷光铱配合物,研究制备了效率高、色稳定性好的互补色白光有机电致发光
自从1935年Yukawa从理论上预言了π介子的存在,1947年得到实验证实。从此,π介子在核物理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而随之提出的核力的介子交换模型,也使核力(强相互作用)的研究
金属有机化学是当代合成化学的基石,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反应为有机合成提供了高效、简洁、高选择性的成键模式。其中,后过渡金属钯因其优异的催化性能而备受关注,钯催化的碳-碳偶联反应是最直接、最常用的构筑C-C键的手段,其中Csp2-Csp2偶联反应已成为构筑二芳基化合物及π-共轭体系最有力的方法之一。钯催化的羰基化反应,同样是高效制备各类含羰基化合物如醛、酮、酸、酯、酰胺等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许多反应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