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与生命,而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快速上升,在全国多数大城市中乳腺癌已占据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以雌激素受体(ER)为靶点的纯抗雌激素内分泌治疗药物Fulvestrant(氟维司群)在乳腺癌临床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之而来的耐药性问题大大减弱了其治疗效果;同时,远端的侵袭转移更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最大诱因。内分泌治疗耐药和侵袭转移已成为乳腺癌临床治疗面临的两大难题。转录中介体亚基1(MED1)作为ER关键的共激活因子,在ER依赖的基因表达和雌激素依赖的乳腺癌生长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而且参与了另一类内分泌治疗药物Tamoxifen的耐药形成过程,与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着高度相关性。针对上述乳腺癌治疗的两大难题,并鉴于已报道的MED1在乳腺癌中贡献作用,本论文对MED1在乳腺癌治疗时Fulvestrant耐药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的科学分析,并对其分子机理做了较深入的机制研究。1、成功建立了可稳定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和诱导型MED1shRNA的可诱导型MED1沉默乳腺癌细胞株(MCF7-tet-shMED1、BT474-tet-shMED1ZR75-1-tet-shMED1)。在确保doxycycline(Dox)诱导MED1表达确实明显下调的同时,验证分析了MED1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增殖中的关键作用:MED1沉默明显抑制细胞生长增殖、贴壁克隆及非贴壁软琼脂克隆形成。这些诱导型细胞株的建立,为后续试验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材料保障。2、首次对MED1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Fulvestrant耐药性中的贡献作用做了较为系统的科学分析及机制研究。体外、体内实验研究揭示,沉默MED1增强了Fulvestrant耐药乳腺癌细胞株BT474、ZR75-1和MCF7-F细胞(体外实验)以及BT474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体内实验)对Fulvestrant药物处理的敏感性。机制研究初步阐明:沉默MED1联合Fulvestrant处理协同抑制了乳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及ERa靶基因表达;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实验揭示,协同影响ERα、RNA聚合酶Ⅱ及转录共抑制因子HDAC1在启动子上的招募是MED1参与Fulvestrant抑制ER靶基因表达及耐药形成的主要分子机理;HER2与MED1的相互调控环也参与了Fulvestrant耐药机制的形成。这些结果提示,MED1对乳腺癌细胞体外、体内Fulvestrant耐药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3、首次建立了MED1与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机制性联系。通过体外、体内实验研究发现,MED1通过调控MMP9表达在ER阳性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进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沉默MED1能有效地抑制诱导型乳腺癌细胞体内外的侵袭转移以及MMP9的表达;外源性MMP9过表达质粒可以挽救重建这种被MED1沉默所抑制的细胞侵袭能力;而过表达MED1则可以通过上调MMP9来有效增强乳腺癌细胞的侵袭性。MED1调控MMP9转录的分子机制研究初步揭示:MED1通过调节启动子近端AP-1位点上AP-1、共抑制因子HDAC1和共激活因子CBP的招募,参与AP-1转录复合体的组装以及染色质构象重组过程,从而完成对MMP9的转录调控。总之,这些结果表明,MED1通过对MMP9的转录调控在乳腺癌侵袭转移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综上所述,本论文研究初步揭示了MED1在乳腺癌的Fulvestrant治疗耐药和侵袭转移中的贡献作用,并较深入地阐明了其可能涉及的分子机理。MED1可以作为一个很有前景的潜在的乳腺癌分子治疗靶点,通过靶向沉默MED1来克服乳腺癌临床内分泌治疗耐药、控制远端复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