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生物入侵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其所带来的经济影响也愈来愈严重,给各国经济、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国民经济等均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威胁,通过检验检疫的手段将入侵生物拒之于国门之外是最重要的防范措施。小蠹科昆虫是最重要的森林蛀干害虫,其危害隐蔽,是通过国际贸传播最为普遍的一类昆虫。我国是木材进口大国,各种蛀干害虫随木材进入我国有着极大的可能性。本文统计了昆山口岸2004-2009年截获的小蠹科种类,共有34种,其中材小蠹属Xyleborus就有17种,占50%。截获材小蠹共计87批,其中来自东南亚地区的材小蠹63批,占72%。可见昆山口岸截获的小蠹以材小蠹为主,主要来源地为东南亚地区。截获的材小蠹属种类包括赤材小蠹X. ferrugineus、阔面材小蠹X. validus、小粒材小蠹X. saxeseni Ratzeburg、单刻材小蠹X.monographus、细点材小蠹X. pelliculosus、对粒材小蠹X. perforans、伴随材小蠹X. affinis、尖尾材小蠹X. andrewesi、凹缘材小蠹X. emarginatus、茶材小蠹X.fornicatus、光滑材小蠹X. germanus、暗翅材小蠹X. semiopacus、四粒材小蠹X. similis、茸毛材小蠹及X. ganshoensis等17种。其中对粒材小蠹、暗翅材小蠹、小粒材小蠹、四粒材小蠹、伴随材小蠹、光滑材小蠹等为主要种类。对截获的10种材小蠹种类进行了形态观测,不同材小蠹种类鞘翅斜面差异很大,而其主要的差异在坡度、沟间与沟中的差异、瘤突的数量、大小及位置等,并据此编制了简单的检索表。此外,本论文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对粒材小蠹雌成虫超微形态特征,同时比较了昆山口岸截获的10种材小蠹超微形态结构,发现除了常规光学显微镜下鞘翅差异外,在超微形态结构上,触角、鞘翅上的刚毛和刻点、前胸背板前缘微毛、前足胫节外缘齿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外来小蠹入侵我国已有先例,如1998年在我国山西首次发现,之后迅速扩散蔓延的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就是一个典型的借助进口木材和木质包装入侵我国的例子。生物学和分布资料整理分析表明,伴随材小蠹和赤材小蠹是世界分布较广、危害较严重的材小蠹,目前我国尚未有发生报道。由于其分布的地理位置与我国南方纬度相近,地理环境相似性较大,且其寄主非常广泛,一旦传入,很可能会造成严重损失,应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