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被引入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环境逐步发生着变化,他们借助信息化环境开展教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粉笔配黑板的课堂教学可能受到一定的冲击,“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能力”这样的词汇也不断地刺激着我们的眼球。然而,不同的人对于何为信息化教学,如何开展信息化教学,以及开展信息化教学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有着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就信息化教学能力这一概念,广大学者存在诸多不同的理解,至今未达成共识。对这一概念理解的分歧,势必会影响到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和教师教育活动的开展,并进一步影响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该研究的目的在于系统总结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及其结构,并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中小学科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中小学科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测量与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为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该研究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一系列方法,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及其结构等方面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总结,并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现状进行分析,由此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研究人员提取了有效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并对各个指标进行了三轮筛选,最终确定了包括“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管理教学环节的能力”、“学科内容的信息化能力”、“信息化教学融合能力”等4个一级指标,以及“教学设备的使用”、“软件的操作”、“网络的使用”等15个二级指标在内的评价指标。继而通过对问卷数据的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检验了该问卷的结构效度和信度,并间接地验证了各个评价指标具备良好的结构效度和信度。最后,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了各指标的重要程度,构建了一个中小学科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该研究认为,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信息化教学能力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信息技术确实对科学教师的教学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可避免地成为他们必备的能力之一。由于“技术”作为一种境脉逐步凸显了其在信息化教学当中的地位和价值,因此,人们对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理解和评价不能忽视或脱离“技术”这一核心概念,而应以“技术”为境脉,以“教学方法”为基础,以“学科内容”为中心。由于信息化教学能力并非一种单一的能力,因而,该评价指标体系必然是一个具有多指标的复杂系统。对该评价指标体系信度和效度的测量,一方面可以通过对该领域的专家进行调查,要求其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全面性、层次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进而获取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另外一方面,可以对中小学科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可用于信度分析和效度检验的数据,通过数据统计的方法测量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而检验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