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再植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苹果产区,影响到苹果品种更新换代,对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作者在2007-2009年对河北省10个地市200余个苹果园的品种构成、树龄结构以及各种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地重点考察和现场访谈;对苹果再植病害的病因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引起再植土壤中的真菌进行了诱集、分离和鉴定;以平顶海棠幼苗为试材,探讨了不同树龄土壤处理对幼苗株高、生物量、发病率、病原真菌数量的影响;运用DGGE技术探讨了不同树龄的苹果园土壤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如下:1、河北省苹果以富士品种为主,占了调查果园面积的58%,其次为元帅;从树龄结构上看,树龄超过15年的果园占69%,表明河北省苹果园老化现象比较严重。2、经过日光高温消毒、溴甲烷熏蒸和福尔马林消毒处理均可极显著地降低海棠幼苗的死亡率。未经任何处理的果园土壤在海棠幼苗移植8周后导致67%的幼苗死亡。而空白对照死亡率为11%,从而确定16年生苹果园土壤对海棠幼苗的校正死亡率为62.5%。因此,生物因素是造成苹果再植病害的重要原因。3、分离得到293株分离物,纯化后将进行回接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苹果园土壤病原菌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但均以镰刀菌和丝核菌为主要病原菌,部分地区链格孢分离率较高,腐霉菌也有一定的分离频率。4、通过比较树龄为3、8、15、24年苹果园土的处理比对照土,幼苗平均株高分别减少35.84%、60.08%、107.16%、141.77%;地上部鲜重分别减少31.7%、56.2%、78.2%、80.5%;分离到的真菌数量分别为53、69、95、97;表明随着土壤年限的增长,幼苗株高、生物量、发病率、病原真菌数量的差异越来越明显。真菌ITS1/ITS4-GC和细菌F338-GC/R518扩增产物长度分别约为250 bp和230 bp。土壤中真菌种群组成变化较大,表现为空白对照和3年的条带数量明显少于8、15和24年,且条带亮度也明显低于树龄年限大的,而细菌恰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