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能补语作为汉语的一个特殊语言点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其语法结构形式的特殊性和多方面复杂的语义、语用条件限制使得外国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常常望而却步并且问题频出。因此,他们便更多地采取颇为保守的回避策略,使用“能愿动词+V”的结构来进行汉语可能义的表达。虽然这种表达方式较为符合他们的语言表达习惯,但由于汉语自身语言的特殊性,表达同一语义的不同结构形式之间往往都有各自的分工,有时甚至是非此即彼而非亦此亦彼的关系,从而导致了外国学生习得过程中一些更具集中性的偏误产生。同时,汉语的可能补语与汉语的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之间也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非汉语母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种类似结构的区分记忆异常困难,且在语言交际中如何根据语境选择更为准确、恰当的表达形式更是一个现实性的大问题。由此看来,探寻找出一条针对汉语可能补语这一特殊语言结构形式的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路子极为重要。目前国内对汉语可能补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本体方面,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对汉语可能补语的一些相关问题有的至今为止依然是百家言,各持己见,争论不下,尚且无法盖棺定论。但是对汉语可能补语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研究的文献却相对较少,虽然近些年也有学者逐渐把研究方向转向了汉语可能补语的对外汉语教学角度,但其中把泰国学生汉语可能补语习得情况拿来作为专题进行研究的却屈指可数。随着汉语热的持续升温,泰国学习汉语的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同时泰国也成了每年国家汉办派出汉语教师志愿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显然现有的对泰汉语可能补语的教学研究与现实情况是不相称的。2015年笔者有幸成为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泰国东北部宾扎玛玛哈乐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在教学期间我们对泰国学生现有的学习情况有了一个更直观的了解,据此设计了调查问卷,进一步考察学生对汉语可能补语的习得情况,归纳了常出现的偏误类型,分析了产生偏误的原因,并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教学建议,希望对泰国学生的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和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以及前人对汉语可能补语的研究概况。第二章在对汉语和泰语中可能义的表达方式做基本介绍的基础上,以对比分析理论为依据,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语法结构形式、语法意义方面对两种语言进行比较,找出二者在可能义表达上的异同,从而为后文探讨偏误产生的原因提供一定参照。第三章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对泰国学生习得汉语可能补语的语料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后,做出偏误的数据统计,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调查问卷对泰国学生习得汉语可能补语的现状进行调查,最后对通过以上两种途径收集到的语料进行分析,归纳偏误类型并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第四章根据泰国学生习得汉语可能补语的偏误类型及原因分析,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和泰国学生现有的学习汉语的切实情况,从教材编写与课堂教学两个角度提出对泰汉语可能补语的教学建议。第五章结语,对本文所做的研究进行概括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