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目木姜子(Litsea auriculata Chien et Cheng)是樟科(Lauraceae)木姜子属(Litsea)落叶乔木。为中国特有珍稀植物,分布在浙江、河南、安徽等地,多分布在海拔500-1000米的混交林中,树皮小鳞片剥落后呈鹿斑状,叶大,叶柄长,果托杯状,易识别。木材重而致密,可供家具使用,果实及根则具有药用价值。目前对天目木姜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育种技术及化合物的研究,针对其遗传多样性水平的研究未见报道。笔者应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天目木姜子分布区内8个种群,共计231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水平及遗传结构的研究,并根据该物种cpSSR单倍型地理分布样式进行亲缘地理学方面的简要分析。以期对制定科学的天目木姜子野生遗传资源保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实验中使用的引物共计15对,包含8对筛选自亲缘种的nSSR引物及7对筛选自植物通用引物的cpSSR引物。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天目木姜子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是0.515,物种水平的单倍型多样度为0.1673。各群体近交系数较为严重,导致绝大多数天目木姜子种群显著偏离了哈迪-温伯格平衡,且引物之间存在的连锁关系。2、STRUCTURE聚类分析和PcoA分析均显示天目木姜子在种群明显划分为两个谱系。谱系一包含HX、AS及AY三个种群,谱系二包含ZQ、ZD、ZT、HJ及HY五个种群。UPGMA聚类分析结果也支持以上结果。基于nSSR和cpSSR标记的结果均表明,天目木姜子总的遗传变异中,超过70%是发生在种群内部的。3、综合考虑28种单倍型在种群中的分布情况,推测安徽岳西县大别山山系及浙江大明山是天目木姜子两个主要的冰期避难所,而种群HY、ZQ、HX所在地有可能在冰川活动时期,仅保留下较为有限的天目木姜子植株。进入间冰期,天目木姜子由大别山及大明山向外扩散。4、推断导致天目木姜子濒危的主要原因是生态因素,具体包含生境破坏及破碎化、过度砍伐、虫害等。不过同样应该注意的是,天目木姜子居群水平上的遗传变异较低,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居群间,且天目木姜子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大,基因流较低。因此在建立保护区,专人保护林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适时除虫的同时,也应通过人工方式增加居群间的遗传交流,或者在所有居群内选取足够多的个体进行集中迁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