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工业化过程实际上就是机器替代人的过程,只不过这一过程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逆袭”,中国凭借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成功嵌入世界产业链,成为一个新的世界制造业基础中心,20多年来我国的制造业呈高速发展态势,成为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也位居前列,甚至被誉为全球公认的“世界工厂”。然而,近几年来愈演愈烈的民工荒、涨薪潮等让中国制造一度陷入被动的局面,工费的快速上升使中国逐渐丧失了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发达经济体也因此获得了重启资本和技术要素的机会。美国推出了“再工业化”战略,日本制定了新的产业发展战略,德国提出了工业4.0模式,鼓励在制造业大量使用智能机器人,以资本、技术优势对冲中国劳动力优势。国内外生产条件的变化,“倒逼”中国制造业重新在生产要素之间做出选择,以减轻成本压力。于是,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持续攀升,制造商们开始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看到了工业机器人所蕴含的巨大商机。在现代高科技工业中,尤其是那些高科技重工业中,机器人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且发挥着比以往更大的效益和能力,尤其在现在劳动力成本骤增、企业亟待转型的巨大压力下,机器人的出现让这些制造商们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于是他们不得不将目光再次转回到机器身上,只不过这次是机器人。无论如何定义,机器人也还是机器,是资本、技术要素的结合体。机器人以何种方式,在多大程度上替代劳动力,答案应该是资本、技术和劳动力要素市场均衡机制作用的结果,当然,这种结果对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中国维持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对就业岗位的增减可能诱发的社会动荡,都将产生巨大的作用。本文正是在这种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处于转型夹缝的大背景下,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归纳与演绎、定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理论分析的基础框架,同时通过搜集当下热点问题,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构建机器人成本函数和劳动力成本函数模型探索研究了机器人替代劳动力的可行性以及不同企业该如何选择替代时间以及替代方式的问题。模型发现了机器人成本线和劳动力成本线的交叉点,也即机器人替代劳动力的时间点,该交叉点位于劳动力价格上升线和机器人价格下降线的交汇处,如果一个行业或者说是一个企业出现了交叉点,表明在这个时点上,从投入要素成本的角度看,机器人替代劳动力的条件已经成熟。企业可根据模型结果预测最佳替代时间,并可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选择购买或租赁的替代方式,并做好替代前准备。机器人替代劳动力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与其说是替代,不如说是机器人协助人类更好的完成工作。机器人对劳动力的替代,增加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和不确定性,深入研究这种变局并依据变局制定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确立加工贸易未来在世界产业链中的位置,对于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等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如下两点。其一,本文将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相结合,以广阔开拓的视角研究中国的经济问题。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推动力不仅仅来源于国内经济条件变化的倒逼,而且来源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引领,以机器人替代劳动力作为研究选题,从世界产业链变动的视角去探寻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规律性,更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其二,前人关于机器人替代劳动力的分析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很少有通过具体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本文通过建立模型以成本价格的角度发现了机器人替代劳动力的时间条件,对企业何时、以何种方式选用机器人提供了有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