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社会不再满足于将精神病患者,特别是危害社会安定的精神病患者送到精神病专科医院看管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出现危害自身心理健康的问题时能获得恰当的精神卫生服务与支持,而这部分患者更愿意就诊于综合医院。近年来,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障碍发病率不断增加,现代人精神疾病的就诊途径、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共病的问题等,越来越突出地体现在综合医院的医疗服务中。作为大众首选的综合医院的精神卫生服务范畴越来越大,不仅参与各科的联络会诊,我们注意到,越来越多的精神疾病患者就诊于综合医院,综合医院的精神卫生服务对象也悄悄在变化。为更好地了解当前综合医院精神科在精神疾病预防和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探讨综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状况,本课题采用自制的《精神科门诊患者的经济负担调查表》,由调查员对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并分析了精神科患者的人口社会学资料及有关的疾病情况、直接经济负担状况、间接经济负担状况。并与同一个城市、相同等级的精神病专科医院门诊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综合医院精神科服务对象、疾病谱、经济负担的特点,为制定相关卫生经济政策和精神疾病防治策略提供基础依据。对象与方法1.对象1.1研究组:抽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随机抽取2007年4月16日为调查起始点,调查1000例精神科门诊患者,收回有效问卷927例,有效率92.70%,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1.2对照组:抽取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同步调查1000例精神科门诊患者,收回有效问卷864例,有效率86.40%,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2.方法2.1调查工具:使用自制《精神科门诊患者的经济负担调查表》,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疾病诊断、家庭收入、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等。2.2调查方式:调查时由预先培训过的调查员对患者讲解本次调查的意义,采用匿名式调查,并且当场收回何卷,并予以复核,以保证所调查资料的准确性。2.3经济负担:包括直接经济负担或直接费用、间接经济负担或间接费用及年人均经济负担。2.4统计方法:将数据输入EXCEL数据库,使用SPSS 11.1软件分析数据库。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U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患者中,女性约为男性两倍。平均年龄(42.18±16.99岁)低于专科医院(44.32±16.48岁)(t=2.708,P<0.01)。综合医院患者文化程度较高,以专业技术人员和行政干部、经商、学生为主,而专科医院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以工人、无业和失业、农民和渔民为主。2.65.4%首诊患者就诊于综合医院,其中79.5%的心境障碍首诊患者就诊于综合医院,87.5%精神分裂症首诊患者就诊于专科医院。3.综合医院前三位疾病是心境障碍、神经症、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而专科医院前三位疾病是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综合医院患者平均病程和就诊次数低于专科医院(Z=12.651,p=0.000;t=7.083,P=0.000)。4.综合医院患者平均收入较高,直接经济负担及总经济负担与家庭收入比值也较高,间接经济负担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更容易接受能增加工作能力但药价更高的药物。5.各类精神疾病的直接经济负担、总经济负担及总经济负担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均以心境障碍最高,间接经济负担以其他精神障碍最高,为36(0~3853)元。结论1.综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具有更大的人群接受性,首诊患者较多,对精神卫生服务要求较高,治疗后社会功能恢复相对较好,在心境障碍、神经症、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等轻型精神疾病和青少年的精神障碍问题上起到重要作用。2.综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将是中国精神卫生服务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拓宽精神卫生服务渠道和覆盖面上将起到更大的作用。3.本研究只是反映了门诊患者的精神卫生服务状况,未能将住院患者及会诊患者的精神卫生服务状况考虑进去。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