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态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常规的保护程序已面临困境。节庆活动作为最贴近居民生活、参与性极高的文化表现形式,能够为“非遗”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和土壤。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节庆活动数量较多,但大多节庆活动对非遗保护效果不显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节庆屈指可数。因此,研究如何充分发挥文化节庆的功能,实现经济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性互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潍坊国际风筝节已经成功举办30届,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随着风筝节的不断发展,各种新问题不断涌现,因此如何实现非遗类节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对节庆的相关概念进行区分和概括,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节庆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分类。第三部分,运用案例研究和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对潍坊国际风筝节进行分析,以求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文化节庆的发展现状。第四部分,根据上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节庆的发展现状的分析,概括出我国节庆文化的发展条件、发展困境并提出“非遗”类节庆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第五部分,总结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创新点及尚待解决之处,并对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节庆的研究作出展望。 本文以为:第一,节庆活动是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爆发出较大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效应,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第二,任何文化节庆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与举办地悠久的文化资源、独特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当地群众的广泛参与及国际社会的持续关注。第三,非遗类文化节庆在发展过程中,应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不断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特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注重文化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