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万物之母”,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在所有的自然资源中,土地资源对于社会经济运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土地资源的供给日趋短缺;而且由于人们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退化严重,产生了许多威胁人类生存的土地问题。协调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开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不仅是土地科学前沿领域的重要课题,而且也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目前,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已经被绝大多数的国家和政府所认同和接受。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最基本的资源基础莫过于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作为人类一切活动的载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促进中部崛起是继东部开放、西部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后中央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湖北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土地结构为“七山一水二分田”,是中部六省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2007年12月国务院对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的武汉“1+8”城市圈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批准,为湖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历史跨越提供了机遇,但如何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使湖北省的土地资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必须解决的战略问题。因此,研究土地资源的协调利用,建设生态系统,实现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论文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了“土地协调利用”和“生态系统建设”的概念;通过对湖北省2004年-2006年生态足迹的分析找到了湖北省目前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湖北省的生态敏感区进行了分区和研究,并在土地整理和生态补偿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参考国内外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对湖北省的生态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1)对湖北省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和自然环境社会资源的调查研究表明:近几年,湖北省土荒山荒地面积大幅减少,水土流失严重,陡坡耕地面积也有所减少,而林地面积出现增长势头,尤其是未成林造林地大幅提高,表明湖北省荒漠化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以来,湖北省水域面积呈急剧下降态势,湖泊的调洪蓄洪能力大大减弱,湿地水禽的种类、数量明显减少。(2)2006年湖北省各地市州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超载最严重的是武汉市,最少的是恩施自治州,湖北省平均水平与世界和中国平均水平相比,湖北省生态超载率较高,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1.87倍,是中国平均水平的3倍。从生态效率来看,湖北省生态效率平均水平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1/4.3,还不到中国的平均水平。湖北省生态协调性比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都要差,仅好于日本和韩国。这些都表明湖北省生态处于不可持续状态。(3)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湖北省的土地进行了生态敏感度分析,根据生态敏感度不同可将湖北省的土地资源划分为五个区:轻度生态敏感区、一般生态敏感区、中度生态敏感区、重度生态敏感区和极端生态敏感区。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生态敏感度,湖北省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生态建设和保护区。(4)根据环境友好型土地功能分区的原则和依据,结合土地生态敏感度分区,将湖北省土地划分为四大协调发展区,并针对各区构建了对应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并提出各区的管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