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论文针对当代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在实践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系统整体艺术地塑造人居环境为宗旨,根据建筑空间环境的内外关系,提出将环境艺术设计类分为室内环境艺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针对当代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在实践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系统整体艺术地塑造人居环境为宗旨,根据建筑空间环境的内外关系,提出将环境艺术设计类分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与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观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可视为建筑设计的延伸,室外环境艺术设计可视为城市设计的延伸。从目前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状况来看,表现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逐渐向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拓展延伸的发展趋向,它们之间的设计边界,也由于当代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融入,出现了互渗、融合的发展态势。论文在此基础上依据当代生态理念、低碳理念、环保理念等跨学科学术思想,结合人文科学对地域文脉、多元审美、人文和谐等理念的关注,归纳出环境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六条基本原则:生态循环原则、绿色环保原则、低碳再生原则、地域文脉原则、多元审美原则、人文和谐原则,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艺术设计模型,侧重从设计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总之,本文认为,当代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核心,应根植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观念之上,在未来建立起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多学科有机融于一体的跨学科学术研究体系。
其他文献
古南街是苏南地区一个典型的传统聚落,它是江南传统聚落的代表,包含了大量的物质及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信息。这些信息记录反映了宜兴丁蜀地区聚落空间的演化发展历程,具有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推进,城市的同质化也愈加严重,城市的“特色危机”现象在全球蔓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城市的特色和精神个性迅速消亡,空间与功能上日益趋同。在
徽州民居空间环境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徽州民居空间环境的意境,以及形成形式所形成的空间文化,可为现代建筑空间环境所汲取的。徽州民居空间环境在建筑结构上也为现代建筑空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武汉,有着大量见证了时代变迁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然而,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原有城市肌理的改变、历史文脉的割裂,那些日渐衰败的历史文化遗产失去了原本
一直以来,城市的发展可以理解为城市建设发展要求与城市灾害不断适应、协调的动态过程。随着全球气候变迁和城市高速发展、人口剧增,城市灾害的风险水平不断增大,城市防灾已
西藏行政区划级别下的藏东南林芝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地势地貌等影响,民居有着不同于西藏其它地区的浓郁地域特点,很多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气候特征以及地势地貌的建构方法值
全球暖化背景下,如何减缓二氧化碳的排放成为全球瞩目的议题。建筑及其相关行业为全球贡献了近三分之一的碳排放,随着建筑节能减排工作地不断推进,运用保温体系提高外墙的保
全球变暖等一系列重大环境问题导致全世界对低碳发展的普遍关注。建筑业是能耗大户,建筑在生命周期里不断产生碳排放,低碳建筑是未来建筑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发展低碳建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