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人群进行中医体质分布和危险因素的调查,为高尿酸血症的早期预防和中西医结合干预提供依据,同时为中医体质辨识标准化提供基础研究。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广东省中医院体检中心、健康调养门诊人群进行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的调查,将符合标准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人群纳入病例组,同时期内符合标准且血尿酸值正常的人群纳为对照组进行对照,对收集的资料用SPSS18.0分析其危险因素及中医体质分布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分析209份调查,其中病例组102人,对照组107人,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人口学资料、日常生活习惯、病史、用药史、检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提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男性、BMI、饮酒、中度锻炼和剧烈运动、频繁食用海鲜、高脂血症病史、近期用药史、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血糖、血白细胞计数、血红细胞计数、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尿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检验提示两组在以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筛选出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有关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逐步分析,结果提示性别、年龄、BMI、喝酒、海鲜、既往高脂血症病史、近期用药史、血甘油三酯、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肌酐、尿素氮是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中医体质相关,病例组的痰湿、湿热体质比例较对照组多,而对照组的气虚、阳虚体质比例较病例组多。女性人群中,病例组的湿热体质比例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的气虚、阳虚体质比例高于病例组。男性人群中,病例组的湿热、痰湿体质比例高于对照组。选取在病例组分布比例占前五位中医体质(即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平和质)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提示:阳虚质和湿热质患者中女性的比例比另外3种体质大,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患者男性中比例比另外2种体质大;痰湿质和湿热质患者中饮酒的比例比另外3种大。而不喝酒的患者中五种体质分布较为均衡,气虚质和阳虚质比例稍多;气虚、阳虚、痰湿、湿热质的年龄的较平和质大;痰湿质、湿热质的BMI的偏大;收缩压方面:痰湿质、湿热质的偏大,阳虚质偏小;舒张压方面:痰湿质的偏大,阳虚质的偏小;检验提示五种体质在性别、年龄、饮酒、BMI、收缩压、舒张压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近期用药情况、食用海鲜频率、高脂血症病史、Cr、Urea、TG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年龄、BMI、喝酒、海鲜、既往高脂血症病史、近期用药史、血甘油三酯、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肌酐、尿素氮是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中医体质相关,中医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为主,痰湿质和湿热质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中起到主要作用,痰湿和湿热是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主要病理因素。痰湿质和湿热质的患者常伴有饮酒多,肥胖、或血压偏高等情况。阳虚质和气虚质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人群作用重要,尤其是高龄和女性人群,阳虚质的患者常伴有血压偏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