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贫困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缓解,但是很多边远地区的农村贫困问题依然不容乐观,而且在新时代呈现出新的特征,比如贫富差距扩大,返贫现象严重等。因此,对农村贫困及反贫困的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助于加速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从而实现全国人民的小康。
贫困是缺乏满足人体基本活动所需的收入或者是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其他居民的生存状态。本文立足于广西的农村贫困,首先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贫困的内涵、标准和贫困的基本成因,以及系统地阐述了反贫困的相关理论;接着在阐述了广西农村贫困的现状和特征后,分别从自然、历史、经济、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广西农村贫困的原因,而经济和制度是影响广西农村贫困的主要因素,其中经济方面的原因包括资本、人力资源、家庭负担、生产方式和资金,制度方面包括户籍制度、重工轻农政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然后在回顾广西反贫困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三个成功的反贫困案例,即环江的异地安置扶贫、恭城的生态扶贫模式、田东的劳务输出扶贫模式;最后提出了广西农村反贫困的对策:一是采取异地安置扶贫,二是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投入,三是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实现规模经济,四是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五是在制度上要加强户籍制度创新,消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六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七是推行生态扶贫,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