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受经济行情下行和金融去杠杆的宏观影响,上市公司及中小企业在传统融资渠道面临的融资约束不断加强。而股权质押因其自身维持股东控制权地位、限制性条件少、高效灵活的独特优势,逐渐成为上市公司股东重要的融资手段。自2013年沪深交易所开始正式开展股权质押式回购业务以来,股权质押业务规模激增,2017年底A股市场质押总股数达到4508亿股,质押总比例接近10.98%。但是自2018年初至今,在中美贸易战和资本市场行情低迷的双重压力下,A股市场不断有上市公司因股价持续下跌致使股权质押风险爆发的事件。截止到2018年年末,股权质押疑似平仓股数已经迫近质押总数的45%。接连上市公司被强制平仓消息和巨大疑似平仓数额使“千股质押”背景下的A股市场充斥着股权质押危机,甚至严重时引发股市的系统性风险。为了有效缓解股权质押风险的爆发,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从法律法规与资本运作两方面都做出救市措施,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一问题的实践意义。作为上市公司股份占比最多的主体,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行为势必会对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产生影响。而股权质押仅仅只是一种中性的融资手段,本身并无过错,它究竟产生何种影响取决于公司发展背景、行为动机、质押资金用途、质押比例适度性、质押后续风险控制等关键因素是否合理协调。而困境中的上市公司本就存在着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如果控股股东股权行为存在不合理之处,这一导火索可能会加大公司隐患。因此,本文选取了重庆市龙头企业力帆股份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基于力帆股份战略布局、股权结构及控股股东历次股权质押的数据,深挖控股股东股权融资的内在动因。然后针对控股股东质押活动后的行为分析其质押资金使用状况、股价下跌的风险应对和信息披露不规范等深层次问题。最后利用事件研究法、Z值预警模型和数据对比分析,聚焦在发展困境中力帆股份采取股权质押的融资活动对是否上市公司短期股价产生负面影响、控制权转移风险是否加大、公司财务状况是否好转、中小股东利益是否被侵占这四个问题。通过对力帆股份股权质押案例的深入分析,得出力帆股份在主营业务萎靡、非理性化多元投资、产品销售亏损、融资约束增强的公司发展背景下,控股股东过度股权质押行为反而加速了资金链断裂,从而对公司股价、财务状况和中小股东产生负面影响,对公司发展形成恶性循环。综上,本文分别从上市公司内部管理、控股股东适度融资、中小股东及质权人风险防范这三个视角得到相关启示,并对我国股权质押法律监管、我国股权质押宏观市场稳定性两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促使上市公司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防止控股股东过度融资,加强中小股东和质权人的风险意识、促进我国股权质押相关法规的完善,纾解我国股权质押市场的整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