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变形量测对于隧道工程的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变形量测方法往往依赖于人力,且以单点、接触型量测方式为主,因而在数据采集效率、数据数字化及全面性等方面都难以响应新的时代需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一系列传统变形量测方法难以比拟的技术特点,在量测精度、量测效率、数据全面性等方面都具有突出优势。近年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不断涌现,但仍存在不足,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究。首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形量测对于隧道工程的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变形量测方法往往依赖于人力,且以单点、接触型量测方式为主,因而在数据采集效率、数据数字化及全面性等方面都难以响应新的时代需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一系列传统变形量测方法难以比拟的技术特点,在量测精度、量测效率、数据全面性等方面都具有突出优势。近年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不断涌现,但仍存在不足,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究。首先,针对隧道点云模型的数据精简问题,本文分别对降采样算法和点云去噪方法进行讨论和研究。采用仿真实验对比了不同降采样算法应用于隧道点云模型的效果,分析了各算法的采样效率与性能,并通过八叉树索引对算法进行优化提升。结合统计去噪和半径去噪算法,提出一种基于迭代滤波模型的距离去噪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环境复杂的施工期隧道点云模型,能够有效剔除绝大部分点云噪声。其次,针对隧道点云模型配准方法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通过配准实验分析了不同全局配准算法应用于隧道点云模型的配准结果,实验表明,FGR算法在配准精度、算法耗时、稳健性等方面都优于经典的RANSAC算法。根据仿真实验成果分析了配准参数对点云配准效果的影响,给出了适用于隧道点云模型的关键参数取值建议。再次,针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隧道变形量测领域的不足,本文以点云配准研究为核心提出了隧道局部变形量测方法。通过“FGR-ICP”配准策略对坐标系归化法导出的配准结果进行优化,再利用局部点云模型配准结合质心法线估计建立变形同名点的对应关系,实现隧道变形量测。相较于一般的三维激光扫描变形量测方法,该方法优化了坐标系归化产生的配准误差,突出了点云数据的空间立体性和数据全面性,不依赖于测点布设,且量测精度更优。最后,采用某隧道施工期多期扫描数据对本文提出的变形量测方法进行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变形量测方法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平均误差为-2.46mm,最小误差可达到-0.21mm。相较于坐标系归化法-22.33mm的平均量测误差,该方法在量测精度上有近一个数量级的提升。
其他文献
随着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需求和高强材料的广泛采用,桥梁正向着长大化,轻薄化发展,在风荷载的作用下发生风致振动的可能性也逐渐增大。近年来,包括西堠门大桥、虎门大桥在内的多座大跨度桥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涡激振动问题。因此准确评估大跨度桥梁涡激振动性能并提出相应的抑振措施在实际工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桥梁涡振性能的研究实践中,主要采用的是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然而实际桥梁为三维结构,如何利用准二维节段模型风
正交异性钢-混组合桥面板通过在正交异性钢桥面上铺设钢筋混凝土结构层,使用栓钉剪力键将二者连接起来形成组合桥面板。正交异性钢-混组合桥面板较普通正交异性钢桥面具有更好的抗疲劳性能及抗弯扭性能,有效地解决了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层容易损坏及结构抗疲劳性能较差的难题。车轮荷载作用下,组合桥面混凝土层开裂现象不可避免,混凝土层开裂会影响组合桥面结构力学行为及抗疲劳性能。本文通过混凝土层开裂后的单U肋正交异性钢
隧道建设过程中,地表的斜坡地形十分常见,并且由于岩石其本身的构造,倾斜的互层围岩在开挖过程中也时有出现,其与斜坡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偏压荷载,会造成隧道受力的不均匀。在此类型地质中,加之水文等条件对于互层岩石的劣化作用,会极大地影响隧道的安全性。目前的研究多着重考虑斜坡地形顺坡岩层隧道地质条件中的一个参数,并较少同时考虑岩石含水率的影响。本文依托渝黔铁路五斗湾隧道工程,采用文献调研、三轴实验研究了围岩
作为新型路面结构类型的一种,倒装式沥青路面结构所用筑路材料种类较多,包括沥青混合料、粒状材料、细粒土等,这类材料力学性质复杂,结构刚度分布异于传统的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与柔性基层路面结构,且我国当前实际工程经验欠缺,尚需深入研究。本文在回顾、总结前人所研究的基础上,考虑材料非线性及黏弹性特性,进行了针对倒装式沥青路面结构的精细化数值分析研究,所主要开展的工作如下:(1)分类整理了当前主要路面结构中代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部高速公路建设日新月异,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海拔公路隧道正在不断增加。研究运营隧道火灾工况下的人员安全疏散技术,对于保障隧道内人员安全逃生具有重大意义。而高海拔地区具有“低温、低气压,低含氧量”等特点,对人员运动能力及隧道火灾发展规律等均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以海拔4250m的西藏羊八井隧道为依托工程,通过资料调研、数值计算以及现场试验等手段对高海拔公路隧道火灾模式
路基边坡是铁路等线路工程基础重要组成部分,地震诱发边坡失稳是路基灾害主要形式之一,沿线任意位置发生局部滑动可造成严重后果,地震风险下长区段路基边坡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亟待研究。基于地震风险与边坡可靠性分析理论,开展了设计服役内地震风险下边坡稳定可靠性分析,采用K/N系统研究了不同容许失稳子单元数量下长区段路基边坡系统可靠度,建立了设计服役期内地震风险下长区段路基边坡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结合某线路工程
基于旅游开发及景观需要,在城市桥梁上实施亮化工程越来越多,其中在斜拉桥斜拉索上安装灯具是较多被采用的亮化方案之一。在斜拉索上安装灯具改变了斜拉索的气动外形,可能诱发斜拉索的风致振动对结构安全产生危害。本文以某斜拉桥亮化工程为背景研究了安装灯具的斜拉索的风致振动情况,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介绍了大跨度斜拉桥的发展状况、目前各桥梁斜拉索亮化工程中普遍采用的灯具形式,论述了斜拉索常出现的几种风致振动情
由于特殊的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的特性、气候、外源水和地貌等因素,岩溶在我国西南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不断推进,铁路隧道揭示了许多超大岩溶洞穴。为了应对这些岩溶洞穴对隧道建设的危害,有必要对洞室进行稳定性评价。而影响洞穴稳定性的各种因素中,水的作用是必须要考虑的。本文通过现场调查案例、离散元数值模拟和公式推导,从定性到定量分析了水对超大岩溶洞穴稳定性的影响。(1)由成贵铁路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