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阶层亲社会行为差异及回报的调节作用——以助人行为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liu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人摔倒了,扶还是不扶,这是个问题。已经有媒体记者、法律专家和社会学家等各界人士对此发表了看法,同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但是这些大多是基于社会层面和群体层面的探讨,对于个体层面的态度关注较少。通过媒体调研和网上资料的收集,发现大家“不是不想扶,而是扶不起”,这引发了我们对助人成本这个问题的考虑。中国有句古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那么以后助人是不是会逐渐成为富人的专利?穷人就只能“独善其身”?心理学对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例如缺乏关于个体对行为本身的认知和理解的考量,同时也忽视了群体特征对助人行为的影响。社会阶层作为一个群体特征变量,近年来受到了心理学家的关注。针对上述有关社会阶层与亲社会行为关系这一问题,过往的研究未能达成一致,集中在对于行为结果差异的考察。基于过往的研究和理论,我们认为社会阶层与亲社会行为可能还存在除了行为结果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差异。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  研究一,采用问卷来探讨高低阶层在助人行为类型取向上是否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被试选取有正当职业的成年人,共有242名被试参与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社会阶层与助人行为类型取向这两个变量之间并不是互相独立的,低阶层被试在利他类型取向上的得分显著低于高阶层被试,但是其在“有回报的给予”类型取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阶层被试。  研究二,在研究一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理论,在研究二中假设回报在社会阶层和亲社会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采用2(社会阶层:高、低)×2(助人情境:有回报、无回报)的单因变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无回报的助人情境中,与高阶层相比,更少的低阶层者实施了助人行为,他们的助人行为水平更低;在有回报的助人情境中,低阶层者的助人行为会显著增加,助人水平也显著提高。  最后,从研究方法和设计角度反思了本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研究的设想,并对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多种研究方法,选择江苏省12所本科院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标准》)的情况作为研究对象。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基于互联网的问题解决广泛运用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中。然而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原则,对基于互联网的问题解决中的信息选择提出了挑战,学生在使用互联
研究目的:通过整体水平连续递增负荷力竭性游泳运动,探讨大鼠血清、红白肌、屈伸肌、上下肢肌等不同部位肌组织自由基代谢和抗氧化能力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内容:1、观察
高考试卷是评价高考的重要载体,因此从分析高考试卷的角度出发,能够进一步认识高考改革甚至对高考以及考生做出评价.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是否有所变化,试卷多大程度上体现考试大纲
新能源汽车和车联网是当今最炙手可热的汽车技术领域,看起来是两个方向,但在跨界融合的背景下,这两个技术方向的结合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绩。  陈大鹏:汽车以前是个代步工具,未来会不会是个联网工具?我相信汽车不是单纯的车,他是人的一个信息节点,像在家里、办公室里的电脑一样。它集成了先进可靠的传感器,数据处理、通信技术,语音平台技术,通过整车车内网、车车通信、车与后台控制系统联通,人未来将生活在这样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