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贵州省大力发展三穗鸭养殖,给当地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养殖过程中大量鸭群排泄物给鸭场及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同时,环境细菌也会影响鸭群健康。临床上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大面积耐药,给养殖业带来了难题。为了解鸭场环境细菌种类及鸭群发病原因,本试验对贵州省三穗县部分鸭场环境土壤、水样中细菌种类进行研究,采用传统方法及PCR方法对患鸭内脏器官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同时开展分离菌耐药性调查、耐药基因检测及耐药质粒消除等试验研究,以期为养鸭过程中环境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控制及细菌性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规模养鸭场环境细菌群落结构分析:采集贵州省部分鸭场环境土壤样本及水样样本,采用试剂盒提取样本中细菌总DNA,PCR扩增细菌16S rDNA V3区,对扩增产物进行DGGE电泳,最后采用Quantity One软件分析DGGE图谱,并对目的条带切胶回收并测序分析。结果显示:(1)鸭场环境土壤中共有5个细菌种类,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α,β类群、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及非培养细菌,其中厚壁菌门条带最多,占44.19%;其次为变形菌门,占20.93%;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均占6.98%;酸杆菌门最少,占2.33%;非培养细菌,占18.60%。(2)鸭场环境水样中共有3个细菌种类,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非培养细菌,其中变形菌门条带最多,占56.67%;其次为厚壁菌门,占10.00%;酸杆菌门最少,占6.67%;其余为非培养细菌,占26.67%。2.规模养鸭场细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采集贵州省部分鸭场患鸭内脏器官,采用鲜血营养琼脂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挑取可疑菌落纯化培养后进行生化鉴定或PCR鉴定;随机选取主要分离菌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患鸭内脏器官中共分离到7个属137株细菌,包括埃希氏菌56株,占总分离菌的40.88%(56/137);葡萄球菌47株,占总分离菌的34.31%(47/137);里氏杆菌14株,占总分离菌的10.22%(14/137);变形杆菌9株,占总分离菌的6.57%(9/137);耶尔森菌和枸橼酸杆菌均4株,均占总分离菌的2.92%(4/137);假单胞菌3株,占总分离菌的2.19%(3/137)。致病性结果显示:埃希氏菌分离菌、葡萄球菌分离菌均可致死BALB/c鼠,致死率分别为23.3%(7/30)和16.7%(5/30);里氏杆菌分离菌则不可致死BALB/c鼠,致死率为0(0/9)。3.规模养鸭场病原菌耐药性调查及控制研究:选取15株埃希氏菌分离菌、15株葡萄球菌分离菌、3株里氏杆菌分离菌,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并对埃希氏菌E coil 1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和耐药质粒消除研究。结果表明:在20种抗生素中,埃希氏菌分离菌对10种抗生素耐药率高达100%(15/15),葡萄球菌分离菌对4种抗生素敏感率高达100%(15/15),而里氏杆菌分离菌对80%的抗生素耐药率均高于50%。埃希氏菌分离菌中可检出TEM型和CTX-M型耐药基因,检出率分别为46.7%(7/15)和100%(15/15),SHV型耐药基因未检出。通过高温-SDS交替处理,埃希氏菌E coil 1的耐药质粒出现丢失,且最佳条件为0.5%的SDS与43℃高温交替处理至第7次。综上所述,贵州省部分鸭场环境土壤中主要有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厚壁菌门及非培养细菌,环境水样中主要有变形菌门、厚壁菌门、酸杆菌门及非培养细菌;患鸭内脏器官中分离到埃希氏菌、葡萄球菌、里氏杆菌等7个属137株细菌;主要分离菌对BALB/c鼠致病性程度不同;主要分离菌对试验抗生素存在广泛耐药;埃希氏菌E coil 1耐药质粒经高温-SDS交替处理后被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