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不仅在空间上被迅速扩张的城市所吞噬,社会结构也受到冲击,空心化与内卷化倾向日趋严重,农村发展可以说是处于后继乏力的状态。在普遍担忧农村未来发展的同时,近年来,国内兴起了一阵青年返乡的热潮。这些返乡青年被普遍称呼为“新农人”。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返乡青年,他们有其自身的群体特征:一是主动自发退出城市工作与生活场域,经历了地域上从城市到农村、身份上从白领到农民的转变;二是文化水平普遍较高,返乡前能够凭借个人能力在城市过上体面的生活,返乡后,往往通过生态的种养殖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农业生产经营并获得收入。“新农人”在从都市到农村、从社会普遍认可的都市白领到职业农民的转换过程中,他们是如何通过这一身份的建构来降低生活中的无常感,建立起新的生活意义世界?以及他们的身份建构又面临着怎样的困境?这是本研究的缘起和主题。研究过程中,笔者以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作为获取第一手资料的主要方式,以身份认同理论为分析工具与框架,分析“新农人”这一群体是如何在日常行动中实现身份的转换。研究发现,“新农人”身份的建构过程,实质上是在迅速现代化与城市化的背景下,都市知识青年基于价值理性和经济理性的判断,选择退出城市及城市背后的文化价值体系,并试图通过到农村建立起全新的职业世界与生活方式,重建个体归属感与认同感的过程。具体结论如下:1、“新农人”身份的确立始于与原都市职业身份的剥离,辞职作为退出城市职业身份的关键点,进一步明确了个体的成员属性与资格。2、“新农人”在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中实现并进一步完成群体的身份建构。同时,国家自上而下的政策建议、制度设计及社会舆论进一步明确该群体的身份。3、作为局部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动,“新农人”的出现昭示着宏观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变迁。“新农人”返乡建构在对乡村作为文化共同体的想象之上,但在此过程中,往往片面强调农村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忽视其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这无疑将成为阻碍其身份建构实现的潜在因素。由于“新农人”属于一个新兴现象,然而,通过对该群体的研究,不仅可以看到更加真实与能动的实践主体,同时能够窥探到更为丰富生动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图景,也希望有更多研究能够对此给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