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张成骨关闭牙槽突裂的动物实验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paal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对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的修复主要采用二期骨移植方法,但对于裂隙宽大、明显瘢痕使得软组织不足或者植骨已经失败的患者,植骨是不适宜的,有必要探寻新的治疗手段。 本研究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建立了猫牙槽突裂动物模型,利用自行研制的牵张器,通过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修复动物牙槽突裂模型,并利用组织学和影像学方法观察研究牵张区和裂隙区的动态变化特点,得出以下结论: 1.猫上颌牙弓弧度与人类相近,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在猫前颌的天然无牙区形成硬软组织洞穿性缺损,与人体牙槽突裂相似,建立的牙槽突裂动物模型,骨缺损不能自行修复,易于置放牵张器,且固位效果稳定,是一种用于牙槽突裂牵张成骨研究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2.自行设计制作的牵张器,将固位孔设计于固定板和滑板上,大大缩小了牵张器体积。牵张器简洁、小巧,固位稳定,可按设定方向匀速地移动骨传送盘,关闭牙槽突裂。但牵张器边缘较锐,对邻近软组织有一定损伤,今后应改为圆钝设计。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安氏Ⅱ类2分类错合畸形(Class Ⅱdivision 2,安氏Ⅱ2,Ⅱ-2)与正常合的形态特征的差异,希望在诊断和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合畸形患者的时候为口腔临床医生带来一定
目的通过收集女性牙周炎及牙周健康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检测其成分中细胞核因子-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一、概况高冰镍磨浮分离法于1943年在加拿大首先用于工业生产,到1948年国际镍公司已全部采用此法处理高冰镍。苏联1942年开始试验室研究,1951年投产,到1956年后在北镍公司广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获得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采用microRNA-146a(miR-146a)的模拟物转染,并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