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在我硕士论文《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语义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在读博士的这几年,我对情态动词、情态语义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发现情态语义系统远远不止情态动词这一范畴所能涵盖,对汉语语义系统的研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更高的层次来进行。本文试图把整个汉语的事件分成现实的与非现实的两大范畴,所谓的语法规则都是在现实范畴中作用的,而在非现实范畴中则存在许多不可预知的例外。本文《论非现实语义范畴》共分九章:第一章对现实与非现实的定义作了阐述,“现实”指那些已经发生了的以及正在发生当中的情境,说话人与听话人都能从命题中得知该事件的已发生性。而“非现实”指那些没有发生、或不能被肯定能否发生的情境,说话人没有、也不准备提供证据来证明该命题的已发生性。从外延上说,它包括了除了现实命题之外所有的情境。第二章对现实与非现实的区分角度作了描述,认为可以从时间、句型、情态三个角度对其进行区分,从时间角度看,时相、时体对现实/非现实的区分作用较小,而绝对时间对现实事件与非现实事件的区分关系重大,将来与非现实、非将来与现实的对应是默认的对应,而非将来与非现实在合适的条件下也可能存在对应关系。从句型角度看,疑问、感叹、祈使与非现实的对应是默认的状况,现实与非现实的区分只在陈述句中存在。从情态的角度看,拥有认识情态标记的句子都是非现实的,而不拥有认识情态标记的句子,也有可能一部分是非现实的,这还需要与事件的时间因素等结合来进行共同判断。第三章在第二章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汉语中将来事件的语义特点及其与情态的关系。汉语中虽然没有时制范畴,但并非没有绝对时间,将来事件的基本语义特征是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其与情态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汉语的将来事件大多通过情态成分来表达。第四章着重讨论了谓头成分对命题情态的重要作用。用来表达非现实的情态标记主要是认识情态,而表达认识情态的标记——情态动词、语气副词、心理动词等几种标记都是处于谓头位置上的。不光这些,某些用来强化或标记现实性的词汇,也是在谓头位置上发生作用的。第五章讨论了否定与命题情态的关系,主要是否定对命题情态是否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以及汉语中两大否定标记“不”与“没”的分工。否定的作用范围是小句,而不仅仅是动词词组;否定不属于情态范畴,不会改变原命题的性质,其相对应的肯定命题若为现实句,则否定之后也为现实句;若为非现实句,则否定之后也为非现实。“不”与“没”分别负责对非现实事件与现实事件的否定,它们是非现实命题与现实命题选择的结果。第六章对汉语惯常意义的定义、在语言学中的地位、惯常的语义特征、表达形式、频度差别等作了论述。惯常在语言学中处于骑墙(hybrid)的位置,既不完全属于时、体范畴,也不完全属于情态范畴。惯常拥有重复性、延续性、规律性的语义特征。惯常的表达手段有词汇、语法结构、缺省、及词汇与语法结构的配合使用。惯常标记表达的频度量值各各不同,但就频度量来说,都是属于中等量值以上的,零标记的惯常事件对频度量值不同的标记有一定的选择作用。第七章讨论近远距对事件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物理空间上的近、远距可经由类推作用,对事件分别产生现实或非现实倾向的影响。本章主要讨论了“这”与“那”,“我”、“你”与“他"、“下来”与“下去”这三组词,在虚化程度上,“那”比“这”高,“他”比“你”高,“下去”比“下来”高,总的一个趋势就是,远距的事物比近距的事物容易虚化。而虚化程度的高低与非现实程度的高低存在天然的正比联系,从这几组词的虚化程度的高低可以看出近、远距对事件非现实性的影响大小。第八章是一个本文对非现实的语义系统建立以后,对汉语事实进行分析解释的一个尝试,本文挑选了动词重叠作为分析对象。而由于动词重叠的范围很广,为了更好的证明我们的结论,我们只是把动词重叠限制在VV式上。通过对“看看”、“问问”、“说说”几个词的语料检索发现,VV式倾向于表达非现实意义,其中,表达祈使意义的比例又非常地突出。但是,其中有四组因素对VV式事件的性质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它们就是肯定/否定,定指宾语/不定指宾语,现场/非现场,有描写成分/无描写成分。VV式一般是不能有否定式的,但非现实的语境会容许它这样做。当VV式宾语是不定指时,其所在事件表达了非现实的意义,但反过来并不能推导出定指宾语一定表达现实意义。现场性是一个与祈使特征紧密相连的特征,VV式的祈使句使用倾向使得其现场性特征十分突出,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看看三本书”不可以说,而“看看这三本书”却可以说。谓语带了描写成分的就表达现实意义,而不带描写成分的才可能表达非现实意义。这四组因素都可能对VV式的事件性质产生影响,但它们相互之间会产生压制与反压制,基本上,除了现场性以外,另外的三组因素都可能以词汇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么,句法位置越靠左的成分压制其它成分的能力就越强。而事件的现场性则是一个超句法的因素,需要在具体语境中作判断。第九章结语部分对本文中与非现实相关的问题作了回顾,首先是非现实的内涵与外延,非现实作为一种语义范畴,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探讨了从时间、句型、情态三个方面对现实与非现实如何进行了区分。非现实的表达形式有许多,也大致做了说明。对否定范畴与命题情态的关系,近、远距与现实、非现实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对介于现实与非现实范畴之中的问题——“惯常”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与论述。文章最后也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汉语的语气词也是表达情态的重要途径之一,虚拟范畴与非现实范畴关系十分密切,但本文中由于时间精力均不够,尚未涉及这两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