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政府在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坚持教育公平,促进区域和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十三五”规划上明确提出京津冀到2020年,要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衡化水平,实现教育优势互补,整体提升京津冀地区的教育现代化水平。但目前京津冀各层级公共教育支出存在地区性失衡和结构性资源不匹配的问题,严重阻碍这一目标的实现,亟待解决。
鉴于此,本文将公共教育支出作为研究对象,将公共教育支出分为初等公共教育支出(小学、初中)、中等公共教育支出(高中、中职)和高等公共教育支出三类,选取公共教育支出的三个主要作用之一缩减地区收入差距作为优化方向,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对京津冀各层级公共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分配现状的比较研究发现:公共教育支出层级结构不合理,各层级公共教育支出分配与其产品公平性倾斜属性不匹配;公共教育支出规模不足,地区间公共教育支出规模存在较大差距与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不匹配;公共教育支出资源配置失衡,与京津冀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
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选取2003年-2017年地区收入差距泰尔指数作为因变量,初等、中等和高等公共教育支出作为自变量,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城市化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实证结果表明:增加初等、中等和高等公共教育支出都有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泰尔指数,但负向相关的程度有所不同,促进的力度不尽相同,初等公共教育支出的增加对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泰尔指数的效果最为显著。
总结全文提出完善京津冀地区公共教育支出的政策建议:多渠道拓宽公共教育支出资金,提高公共教育支出规模,加强公共教育资金管理水平;合理分配各层级公共教育支出结构,巩固初等教育公共教育支出,加强中等教育公共教育支出,加快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共教育支出转移支付制度,调节公共教育支出配置,促进京津冀地区教育均衡发展。
鉴于此,本文将公共教育支出作为研究对象,将公共教育支出分为初等公共教育支出(小学、初中)、中等公共教育支出(高中、中职)和高等公共教育支出三类,选取公共教育支出的三个主要作用之一缩减地区收入差距作为优化方向,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对京津冀各层级公共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分配现状的比较研究发现:公共教育支出层级结构不合理,各层级公共教育支出分配与其产品公平性倾斜属性不匹配;公共教育支出规模不足,地区间公共教育支出规模存在较大差距与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不匹配;公共教育支出资源配置失衡,与京津冀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
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选取2003年-2017年地区收入差距泰尔指数作为因变量,初等、中等和高等公共教育支出作为自变量,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城市化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实证结果表明:增加初等、中等和高等公共教育支出都有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泰尔指数,但负向相关的程度有所不同,促进的力度不尽相同,初等公共教育支出的增加对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泰尔指数的效果最为显著。
总结全文提出完善京津冀地区公共教育支出的政策建议:多渠道拓宽公共教育支出资金,提高公共教育支出规模,加强公共教育资金管理水平;合理分配各层级公共教育支出结构,巩固初等教育公共教育支出,加强中等教育公共教育支出,加快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共教育支出转移支付制度,调节公共教育支出配置,促进京津冀地区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