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哇巴因诱导心室肥厚过程中对细胞骨架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方法:雄性健康S-D(Spar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哇巴因组(n=20):第一天腹腔注射哇巴因负荷量34ug/kg,次日开始每日给予哇巴因维持量27.8ug/kg;对照组(n=20):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中两组大鼠均自由饮水摄食,且饲养条件及生活坏境均相同,采用尾动脉间接法每周测量所有大鼠收缩压(SBP),重复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饲养至第3周末及第6周末以相同方法分两批处死大鼠。取大鼠静脉血采用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大鼠血浆哇巴因含量,分离左心室留取标本后给予苏木精-伊红(HE)染色以观察心肌细胞骨架及基础组织病理改变,给予天狼星红染色以测定细胞内胶原蛋白含量,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左心室心肌细胞内Profilin-1,Desmin,PCNA. TGF-β1及ET-1等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mmunohistochemisrty)检测以上各因子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第3周末,两组大鼠平均收缩压(SB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细胞形态组织学发现,哇巴因组大鼠心肌细胞出现轻度肥厚;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哇巴因组大鼠心肌细胞胶原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哇巴因组大鼠心肌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变形,Z线断裂或呈波浪状,细胞核拉长,核膜翻折,染色质聚集;RT-PCR、蛋白印迹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显示:哇巴因组大鼠心肌细胞内Profilin-1表达升高,Desmin表达降低,而PCNA, TGF-β1及ET-1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第6周末,哇巴因组平均收缩压(SBP)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形态组织学发现,哇巴因组大鼠心肌细胞明显肥厚且出现脂肪变性;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哇巴因组大鼠心肌细胞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显示:哇巴因组大鼠心肌细胞皱缩崩解,肌原纤维断裂、排列混乱,Z线缺失,线粒体出现空泡状结构,线粒体嵴模糊不清,细胞核形态扭曲,核膜呈回旋状,染色质在核膜内侧层状堆积。RT-PCR.蛋白质印迹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显示:哇巴因组大鼠心肌细胞内骨架蛋白Profilin-1表达上调及Desmin表达下调更加显著,PCNA,TGF-β1及ET-1与对照组相比均出现高表达。结论:哇巴因在诱导大鼠心室肥厚过程中,对心肌细胞骨架及超微结构的损害发生于收缩压升高、细胞肥大因子释放之前,该结果提示哇巴因可能存在不依赖于高血压及肥大因子的直接心肌损害作用,进而促进了心室肥厚的发生及发展。因此,对于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患,在心脏肥厚发生前便应预防细胞骨架及超微结构的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