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安合剂干预郁脾虚型IBS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效应评价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q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观察肠安合剂干预肝郁脾虚型IBS大鼠模型的效应差异;2.探讨中药复方治疗肝郁脾虚型IBS的作用机理。   研究方法:以新生雄性大鼠为实验造模动物,将其分为正常组(A)、模型组(B)、肠安Ⅰ号组(C)、肠安Ⅱ号组(D)、痛泻要方组(E)及得舒特组(F),每组15只。采用母子分离+慢性束缚刺激相联合的方法建立模型。自束缚期第8天开始,A、B两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C组给予肠安Ⅰ号水煎剂(6g/kg),D组予肠安Ⅱ号水煎剂(g/kg),E组予痛泻要方水煎剂(3g/kg)及F组予得舒特水溶液(2.7mg/kg),给药体积均为10ml/kg,每日1次,连续14天。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及体重变化,实验结束后将大鼠处死,自腹主动脉取血10ml左右用于血清指标检测,取结肠、小肠5cm左右用于组织指标检测。共选用体重变化、腹部回射评分(阈值)、5-HT、血清D-木糖、IgA、IgG、EC和MC8个指标进行观察,为避免各组大鼠在进行指标检测时相互干扰,每组15只大鼠分两批次完成相关指标。各组动物均进行一般状态观察、大鼠体重增长情况的测量,其中,第一批动物8只进行旷场实验、内脏敏感性评估;第二批动物7只进行血清指标和组织指标检测;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在进行统计描述时,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各药物组应与模型组比较,以得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性的结果。   研究结果:(1)实验前各组大鼠精神状态良好,实验中各造模组大鼠逐渐神态倦怠,给药后各药效组大鼠精神状态不同程度好转;(2)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出现体重下降,其中模型组体重下降最为明显,与各治疗组间存在差异,中西药治疗组间存在差异,但3组中药治疗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3)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疼痛阈值都不同程度降低,模型组的降低程度最为明显,与各治疗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3组中药治疗组间也有显著性差异;(4)正常组5-HT、D-木糖含量高于其余各组,正常组与模型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与中药治疗组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5)正常组IgA和IgG的含量低于其余各组,与模型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与肠安Ⅰ号组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6)正常组EC和MC含量都低于其余各组,与模型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1、肠安Ⅰ号方在改善IBS大鼠各项指标方面具有较多优势。2.肠安Ⅰ号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增加大鼠自发行为,改善其抑郁状态;(2)提高大鼠内脏疼痛阈值,增加血清5-HT含量,降低机体内脏敏感性;(3)改善小肠吸收功能;(4)减低血清IgA和IgG含量,减少肠组织中EC和MC含量,调节机体内分泌和免疫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基于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以16月龄自然生长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研究3月龄和16月龄雌、雄小鼠内源性代谢差异物的增龄性改变及四物汤对雌雄小鼠标志性代谢差异物的整体调节作用,探究四物汤干预小鼠增龄不同阶段相关证候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选取3月龄雌、雄小鼠各10只,为空白组;16月龄雌、雄小鼠各20只,随机分为四物汤组和模型组,每组雌雄各10只。四物汤组采用灌胃给药,其
目的:本论文想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通过对国内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探讨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