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泽明(1910-1998)是世界著名导演之一,他以《罗生门》、《七武士》等一系列力作叩开了世界的大门,不仅“使日本电影进入一个新纪元”,也使亚洲电影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尊重。作为世界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影响了亚洲几代电影人以及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等西方著名导演。1999年,黑泽明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黑泽明是以导演身份闻名于世的,而他同时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剧作家,通过对文本的研究,可以发现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所塑造的人物类型和他对文学名著的改编。他的作品既具有世界性,又保持了鲜明的民族个性,这是日本电影走向世界的成功经验,也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具有启示作用。因此,本文还将深入探讨黑泽明作品对中国当代电影的影响与启示。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是导论部分,说明选题对象、国内外研究概况,并概括介绍黑泽明的创作背景、创作历程、主要作品,以及黑泽明对世界电影和中国电影的影响。 第二章分析黑泽明作品的人物序列,按“作者论”的观点,电影导演即相当于一部文学作品的单一作者,其作品要有个人风格、个人视野,而且能够持续地在作品中展现。黑泽明是为数不多的完全符合“作者论”要求的电影导演,他不仅参与了自己全部作品的编剧,在剧本创作上是名副其实的“作者”,而且他的个人风格与个人视野也得到了持续性的呈现。就像巴尔扎克拥有《人间喜剧》一样,黑泽明倾尽毕生心血完成的三十余部作品构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电影史诗,经过那些属于不同时代、拥有不同个性的主人公们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他心目中理想的武士形象。在这一章,将通过对黑泽明作品人物序列的梳理,探寻作者始终凝视的主题与发展演进的心路历程。 第三章分析黑泽明作品的情节模式,相对于文学,电影创作受到的外界干扰似乎更多一些,很多时候导演们不得不根据投资方的要求或者票房业绩等诸多因素,调整自己的计划。电影是大众的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消费文化,要求一个电影导演保持其思想和风格的一致性是很难的,这也是“作者论”在现实中经常面临困境的原因之一。而黑泽明完美地化解了这个矛盾,首先,他自己撰写剧本并很早就开始独立制片,摆脱了投资方的控制;其次,他非常执着地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不惜为此承受票房损失。他的三十多部作品题材广泛,既有紧跟现实的时装剧,也有穿越时空的古装片,其实这些千姿百态的作品始终在讲述着这样几类故事:成长、爱、人与自然、生与死、绝望与希望……重复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在不断地对主题进行深入开掘,在这一章将循着黑泽明所偏爱那些情节模式来探寻大师的心路历程。 第四章分析黑泽明与日本文化传统的关系,无论是《蜘蛛巢城》中的能、《踏虎尾的男人们》中的歌舞伎、《姿三四郎》中的柔道,以及《梦》中的群舞,都让人们感受到黑泽明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热爱,而他本人也多次表达过自己对传统艺术由衷的喜爱之情。在他与其他多位同行把本国电影推向世界舞台的道路上,始终闪耀着日本传统文化艺术的光芒,在这一章将从黑泽明的作品入手,仔细探究他对传统艺术的吸收与借鉴。 第五章将从黑泽明电影与中国当代电影的源流与影响入手,探讨电影的国际性问题。“世界的黑泽,国际的三船”,是人们对黑泽明与其合作者、著名演员三船敏郎的美誉,1999年黑泽明入选《时代》周刊评选出的20世纪亚洲最有影响力人物。如果以在国外得奖的次数、吸引海外资本的数量、海外票房成绩等等为指标,来衡量一个导演的国际性,那么中国导演张艺谋和陈凯歌恐怕早已超过了黑泽明。然而,在越来越多的奖杯到手之后,曾在西方世界获得万千宠爱的张艺谋等人却被西方话语逐渐疏远,他们的作品耗资巨大、群星云集、票房可观,但反应却乏善可陈。最近的二十余年来,中国电影国际知名度的迅速提升、国内电影产业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曾经的“世界级大导演”却又回到了手捧着一大堆国产奖杯,艰难找寻通向世界之路的起点。国际知名度与国际资本都不能总括“国际性”的涵义,在这一章将围绕黑泽明曾经走过的国际之路,集中探讨国际性的来源,以及国际性与传统、时代等因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