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主要农作物之一,目前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优良品种较少,因此,开展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的引种筛选与栽培技术的研究对该地区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小麦品种筛选试验、种植密度试验和氮肥效应试验,探寻适宜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和适宜种植密度与施氮量,为该地区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对28个供试小麦品种进行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抗逆性等指标测定,采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筛选出适宜在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种植的S2、S16、S23三个小麦品种。这三个小麦品种具有产量高、抗倒伏和抗赤霉病能力强,生育期适宜等特点。 2、小麦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S2、S16、S23和CK四个小麦品种的种植密度对小麦的株高、穗长、茎粗、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在高密度的种植条件下,植株较高、穗较长、基部茎秆较细、产量较低;在低密度的种植条件下,植株较矮、穗较短、基部茎秆较粗、产量较高。而种植密度对小麦的千粒重、赤霉病粒率、赤霉病粒重率没有显著的影响。品种与种植密度间产量互作效应显著,不同的小麦品种有各自的最佳种植密度。 S2和S23小麦品种适宜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CK品种适宜种植密度为600万株/hm2,S16品种适宜种植密度为600万株/hm2或525万株/hm2,该品种虽然在6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但与525万株/hm2产量差异不显著,S16品种可采用52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以达到减少用种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3、S2、S16、S23与CK四个小麦品种随氮肥量的增加,千粒重降低,粗蛋白质含量增加。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影响显著。不同品种适宜施氮量有所不同。S2、S23和S16品种以施纯氮112.5kg/hm2产量最高,分别为3288kg/hm2、3333kg/hm2和2466kg/hm2,较施氮量75kg/hm2和150kg/hm2增产13.8%、22.0%、46.1%和34.5%、41.5%、37.0%;对照品种(CK)以施纯氮75kg/hm2产量最高,为2933kg/hm2,较施氮量112.5kg/hm2和150kg/hm2增产3.1%和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