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就是对契约关系中义务承担者履约意向、履约能力和履约后果的确定性预期。在这样的定义下,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缺失的实质进行了分析:一是贷前缺乏能够化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的机构,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整体还贷(履约)能力期望降低;二是贷后对银行作为债权人的的相关权益的保护机制不够完善,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还款(履约)意愿的期望降低。这降低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预期收益(履约后果预期变差),于是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甚至离开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中小企业融资进入了困境。而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小企业自身、银行、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法制建设目前的状况共同促成了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缺失。
开发性金融采用中小企业贷款新模式,从政府、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中小企业、中小金融机构四个方面入手做工作,提高了银行识别企业风险的能力,极大地缓解了贷前银企信息不对称;开发性金融通过推动政府建立征信机制、加强法律、政策方面的建设,实际上都直接或间接地加大了中小企业违约失信的成本,保护了银行作为债权人的相关权益。本文分析了开发性金融中小企业贷款模式建设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的方法,并用博弈论工具等分析方法对其信用建设的功能和机制进行了研究。
本文认为开发性金融中小企业贷款模式的创立的确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缺失问题、建设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值得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