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民国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时期,大大小小的各种博览会使广大的中国人逐渐了解并接受了现代意义上的“展览”这样一种信息传播方式,西方哲学、美学知识的传入促使美育被教育家和艺术家们推崇为救亡图存、改良国民的现实手段,伴随着实业救国中提倡图画的余韵,形成了盛极一时的美术展览潮流。一方面出于对西方文明的直接借鉴,另一方面源于美术展览自身的发展需求,苏州美术馆和天津市立美术馆先后应运而生,分别成为中国最早的私立和公立美术馆。本文认为,近代中国美术馆的形成大约是“博览会—美术展览—美术馆”的发展过程。在“博览会—美术展览—美术馆”的发展过程中,“展览”这种集市场活动、美育活动、公益活动为一体的信息传播方式贯穿始终,逐渐将“展览”融入日常生活的广大民众成为民国美育活动的实践对象,呼吁美育普及的艺术家、教育家们则是民国美育活动的主体,在现代国家制度中建立起的行政和教育体系则是民国美育现代性的根本保障。二十世纪开始,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商品赛会,以及清末第一次全国性质的博览会——南洋劝业会中“美术馆”的公开亮相,使“展览”这样一种信息传播方式为广大民众所知。早期以发展工商实业为目的的赛会和博览会便借助这一方式为中国近代美术馆的形成作了形式上的准备。南洋劝业会举办不久,辛亥革命爆发,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统治并建立了中华民国。一方面政府设立了专门负责博物馆、图书馆、动植物园和文物收藏的办公室,将博物馆和美术馆的计划纳入国家行政体系;另一方面以蔡元培为首的知识分子也在学习和传播西方美学和美育思想的过程中建立了艺术专科学校、积极推进艺术社团运动和艺术展览活动,将美育理想付诸于现实,为中国近代美术馆的形成作了观念上的准备。这个时期活跃的学校成绩展览会、艺术社团展览会、画家个人展览会等层出不穷,为中国近代美术馆的形成作了内容上的准备。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进入了民国“黄金十年”,政治、经济大局的逐步稳定促进了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加之留学日本和欧美的艺术人才陆续归国,全国美术展览会历经坎坷终于顺利举办,民国的美术展览事业开始走向全盛时期。苏州美术馆和天津市立美术馆的相继成立标志着我国近代美术馆的出现。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两所美术馆成立之初就已经将现代美术馆要求中的学术研究和公共教育视为己任,在当时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开启民智”、“改良国民”的作用。虽然全面抗战的爆发迫使美术展览事业戛然而止,但民国教育家、艺术家们在美育方面的真知灼见在今天看来依旧具有指导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