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少体原子体系的精密光谱测量在检验基本物理定律和确定基本物理常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锂离子作为最简单的类氦体系,其外层仅有2个电子,能级结构可以通过量子电动力学(QED)理论进行高精度计算。在QED理论中,电磁相互作用由精细结构常数α表征。因此,锂离子的精细结构的高精度计算结合实验测量的精细结构和超精细结构劈裂可以检验QED理论,并精确确定α常数。目前,锂离子精细结构劈裂的实验结果的精度与理论计算相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体原子体系的精密光谱测量在检验基本物理定律和确定基本物理常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锂离子作为最简单的类氦体系,其外层仅有2个电子,能级结构可以通过量子电动力学(QED)理论进行高精度计算。在QED理论中,电磁相互作用由精细结构常数α表征。因此,锂离子的精细结构的高精度计算结合实验测量的精细结构和超精细结构劈裂可以检验QED理论,并精确确定α常数。目前,锂离子精细结构劈裂的实验结果的精度与理论计算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而急需提高实验测量精度。同时,在当前普遍的锂离子束流光谱基础上,如何减小Doppler效应等因素对光谱测量的影响,成为更高精度测量锂离子光谱的重要发展方向。本论文基于锂离子束流的精密光谱进行了细致研究,并开展了锂离子束流减速的初步实验,为后续进一步开展囚禁冷却锂离子精密光谱打下了基础。主要论文工作包括:1.搭建了亚稳态锂离子束光谱测量系统。包括:设计并搭建了可持续和稳定产生亚稳态锂离子束的离子源系统,单次锂样品的装载可持续提供超过250小时的稳定锂离子束流,亚稳态锂离子的产率高于1%;基于此离子源,设计并搭建了基于饱和光谱法的光谱实验探测系统,得到了无本底的Lamb凹陷并实现了不同跃迁频率之间的交替扫描。2.基于亚稳态锂离子束光谱测量系统,进行了7Li+的2 3S和2 3P态的超精细结构测量以及2 3P的精细结构谱线测量,得到了精度优于100 kHz的测量结果。测量结果与已发表的实验结果和理论结果相符合。其中2 3P的精细结构和超精细结构劈裂的测量精度比目前国际上已知实验结果高出5-10倍。3.基于已搭建的亚稳态锂离子源,开展了亚稳态锂离子束的减速实验。包括:设计并搭建了由漂移管、静电透镜、和弯曲四极杆组成的离子减速装置;实现了亚稳态锂离子的减速和选择,得到了动能低于1 eV的离子束。
其他文献
随着处在中红外波段的超短超强激光脉冲技术的发展,固体高次谐波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中红外激光的波长范围在2-5 μm,相较于半导体的带隙,中红外波段的激光的长波长,高强度,使得激光作用于半导体时,电离过程处于隧穿机制下。固体高次谐波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一,因为固体高次谐波动力学时间尺度是在亚飞秒或者阿秒的量级,所以具有超短的时间分辨。固体谐波含有固体内部的超快电子动力学和晶格动力学的物
当强飞秒激光脉冲与透明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相互作用时,由于各种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共同作用,激光脉冲在传播过程中会形成一条明亮的等离子体通道。与此同时,激光脉冲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达到相对稳定,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飞秒激光成丝。由于飞秒激光成丝在众多领域,如大气远程探测、激光引雷、激光加工、超短脉冲产生、超快光谱技术等,都有着重要应用价值,近三十年来飞秒激光成丝一直是热门的前沿研究课题。然而,飞秒
实现对原子和离子的长期稳定囚禁,使其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对于精密测量物理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十年来,分别通过使用射频场和光场,人们已经实现了对离子和原子的长期稳定囚禁。随着离子阱和激光冷却技术的发展,基于射频场囚禁单个离子的离子光频标也得以迅速发展。然而射频场不可避免的会引入微运动,这对于离子光频标的频率测量会造成很大的误差,因此人们希望寻找一个解决此问题的普适方法。2010年,德国的T.
超冷原子气体具有体系纯净、相互作用可控、自由度丰富等特点,是研究物质量子特性的理想体系。在超冷原子物理领域中,对超冷费米气体的研究也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得到蓬勃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里相继有一系列新奇宏观量子现象在实验中得到观测并被研究,其中包括BEC-BCS间的渡越、具有标度不变性的膨胀行为、物质波孤子的形成等等。在不同的体系中这些现象都有所存在,有一部分还探究到了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和原子分子
氦原子是最简单的三体原子体系,其结构属性的高精度理论计算和跃迁光谱的精密测量在检验量子力学(QED)理论、确定基本物理常数、以及探索与核模型无关的核结构性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氦原子23P态的精细结构劈裂可以检验QED理论,而氦原子亚稳态413 nm幻零波长的高精度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相结合为检验QED理论提供了新途径。目前该幻零波长的理论和实验之间存在19 ppm的差异,这一差异的存在主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量子多体系统中的三类L2(质量)临界约束极小问题,具体包括极小元的存在性与非存在性、质量参数趋于临界值时极小元的渐近收敛行为等分析性质.全文共分四章:在第一章中,我们将概述三类质量临界约束极小问题的具体背景及其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引入一些相关的预备知识,并简单地介绍全文的主要结果.在第二章中,我们分析下述带陡峭位势的质量临界约束极小问题:eλ(N):= inf{u∈H1(Rd),‖u‖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quantum computing(QC)and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QIP)have exploded into a major field of physics,in terms of theory and experimentation extending towards a universal q
强激光场(~1013 W/cm2及以上)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一系列非微扰效应,例如高次谐波、阈上电离、非次序性双电离等。这些新现象进一步推动了阿秒物理学的发展和应用。例如利用高次谐波合成超短孤立阿秒脉冲,利用阈上电离谱特征探测电离解离动力学过程,以及通过非次序性双电离研究电子间相互关联作用等。强激光场与分子相互作用时,由于核在电子电离、复合及散射等多个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在很多情况下也需要考虑
储层岩心等多孔介质材料富含大量的油、气资源,其结构特性分析及内部流体运移规律研究对于储层的评价、开发至关重要。磁共振技术以其无损检测、可原位测量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岩心等材料的应用研究中。NMR/MRI方法以材料中流体内的核自旋为探针,可有效地获取材料的结构特性、流体含量及分布信息,从而为储层评价、了解采油过程、发展提高采油率的新方法提供了参考。由于固液两相磁化率差异引起的磁场梯度,高场下微孔内NMR
基于从简单到复杂的思想,人们已经成功制备出了可控的单光子、单离子、单原子等优美的体系,用于量子计算、量子模拟和精密测量等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囚禁单个冷分子,一直是人们的另一个梦想,它不仅可以适用于前面的应用,还可以用来研究确定性的少体动力学、可控的超冷化学反应等问题。虽然人们已经在光晶格的单个格点中制备出了单个分子,但是,仍然没有实现单个格点可分辨地操控和探测。在微型光阱中囚禁单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