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型经济转型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资源型经济之所以成为发展经济学的热点话题,则是与资源型经济的病态特征分不开的,即资源的突然发现、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资源价格变化所引发的国内贸易条件的恶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逆转。在我国,资源型经济是我国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类别,普遍存在。转型发展是使发展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将优势产业得到提升,做大做强新兴产业。为实现新的转型发展奠定基础。   山西省境内约有11座资源型城市,119个县(市、区)中94个有煤炭资源分布。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和煤炭大省,为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由于长期过度的资源开采也导致了山西产业结构的失衡,经济结构单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同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利用程度低下、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抗风险能力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资源型经济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而在金融危机中,山西省经济出现负增长,成为全国唯一“保八”失败的省份。山西在2009年上半年为我国唯一的负增长省份,名列榜尾。加之目前中国能源重心西移和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获批都为山西经济结构转型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加快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既是山西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还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而调整也将为内蒙古、陕西、宁夏等能源省份的经济转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本文对山西资源经济转型的现实背景和其研究价值进行分析,并通过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转型的必然性;第一章针对资源型经济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分析资源型经济的概念、特征、本质,并对转型的模型进行比对研究;第二章通过对国内外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理论和现实实例进行分析比较;第三章主要分析山西资源型经济的现有模式和存在的问题,金融危机后暴露出的经济脆弱性,以及山西经济转型的必然性;第四章计划提出山西资源经济转型的主要措施和对策,并分别从煤炭深加工、发展文化旅游、园林城市建设、发展高新产业、投资管理机制等多方面进行改革转型。最后对研究中的创新点进行认真总结分析,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   本文运用归纳分类、文献研究、分析对比等方法对现今山西省资源型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借鉴,探索出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发展对策和模式。   本文从山西资源型经济发展的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山西资源型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迫在眉睫。根据山西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的特点,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经济转型发展,使山西由主要依靠资源初级加工向深度加工转变,由一枝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最终实现绿色、清洁、安全发展。  
其他文献
邓小平同志曾经科学地概括和总结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的精辟论断,准确地提出金融是经济核心的观点。因此,不断的探索并发现经济增长的动力要素,并发挥其在经济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由于资源主导的增长方式向创新主导的增长方式转变,提升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知识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垄断行业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对民营企业的行业准入开始放宽,特别是新旧“非公36”条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即使如此,民营企业在进入垄断行业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