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与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对大气环境影响日益突出。为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迫切需要全面加强VOCs污染的防治。燃煤过程是VOCs的重要人为排放源之一,其中煤粉热解以及燃烧初期阶段在VOCs生成中起着关键作用,探究上述阶段VOCs的生成过程对建立完整的VOCs生成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而VOCs较强的挥发性、反应性和温度敏感性使得对其进行直接实验测量难度较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与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对大气环境影响日益突出。为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迫切需要全面加强VOCs污染的防治。燃煤过程是VOCs的重要人为排放源之一,其中煤粉热解以及燃烧初期阶段在VOCs生成中起着关键作用,探究上述阶段VOCs的生成过程对建立完整的VOCs生成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而VOCs较强的挥发性、反应性和温度敏感性使得对其进行直接实验测量难度较大,迄今针对燃煤过程VOCs生成机理、排放特性以及系统测量方法的研究均十分缺乏。本文针对我国典型煤种,探究热
其他文献
当前含油废水,抗生素污水,还有CO2分离等环境和能源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设计高效的分离膜有望解决上述困局,且扩展膜材料的应用范围。二维材料膜的出现和发展在高性能膜的材料选择和膜孔设计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使人们能同时制备出高通量和高截留的膜成为可能。二维膜主要由纳米片堆叠形成的层间通道进行尺寸筛分和选择性传质。纳米片的表面性质和几何尺寸将会直接决定扩散通道的路径和传质阻力。本文通过Ti3C2
土壤中潜在的有毒重金属(PTEs)污染对生态系统和食物链造成严重威胁,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所关注的焦点。在所有重金属中,镍已被认定为中南地区农业土壤的主要污染物。因此,修复镍污染土壤是降低农田和水体中镍的迁移率和生物利用度,最大程度地降低镍对食物链的风险的重要任务。已有通过使用有机或无机钝化剂,环境友好且低破坏性的原位钝化技术来修复污染土壤中的镍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土壤培养,吸附和盆栽试验,以了解几种有
电活性生物膜(Electrocactive biofilms,EABs)的胞外电子传递在环境污染物降解、废水处理和清洁能源生产等领域发挥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已成为环境领域关注的热点。由于EABs电子转移主要在电极/微生物界面,限制了其在土壤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受自然界微生物长距离电子传递(Long-distance electron transfer,LDET)的启发,生物炭(Biochar)作为导
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和污水的处理。由于臭氧对有机物的氧化具有选择性,促使了臭氧类高级氧化技术的发展,如催化臭氧,过氧化氢-臭氧,紫外-臭氧等。臭氧类高级氧化技术能分解臭氧产生含氧自由基,从而提高氧化效率。异相催化臭氧具有高效性和易操作性而备受关注。异相催化臭氧技术的关键是制备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催化剂。本论文制备了一系列含镁金属氧化物固体碱催化剂,并进行了催化臭氧处理模拟废水的性
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空气污染的挑战,人们的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要了解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需要有精确的大气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数据做支撑。土地利用回归(LUR)被广泛运用于城市空气污染暴露研究,近年来被逐步扩展到国家尺度,如何更好地对大空间尺度污染物浓度空间变异和时间变异进行解释仍为一大挑战,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全国尺度LUR建模方法学的系统性研究。本研究首先探究了GIS数据库的构建,引入分类兴趣点变量表
气溶胶在气候-天气系统和环境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问题愈发得到重视。然而,目前对细颗粒物在具有复杂下垫面的大气边界层中运动规律的研究依然不够充分。论文构建了细颗粒物在具有复杂下垫面的大气边界层中的输移扩散-干沉降模型。论文将超细颗粒物在植被表面的沉降模型在大涡模拟模型的应用进行验证,并将伪谱方法与有限体积法为
温室效应和能源短缺已经成为阻碍世界发展进程的两大问题。近年来,利用光电催化技术将CO2还原为低碳有机物有望缓解以上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本论文以n型TiO2纳米管阵列(TNTs)及含铌TiO2纳米管阵列(TNNTs)为基底,通过在其表面负载p型铜氧化物或铜铁矿半导体制备p-n结结构的复合电极,研究其光电催化还原CO2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TNTs,并应用电化学的方法将
论文通过开展热调质对餐厨垃圾组分转化及厌氧消化性能影响研究,揭示了热调质对餐厨垃圾有机组分转化特性对厌氧消化性能影响机制,并基于优化的热调质工艺和参数、厌氧系统成分的调配开展了示范工程验证及经济性分析,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餐厨垃圾水解率及有机成分与厌氧消化稳定性参数及产甲烷潜能关联性高,控制调配餐厨垃圾中有机组分配比有利于实现厌氧稳定运行、产气速率快和产甲烷量高。最佳的有机组分最优比例范围为
全球和区域气候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气候变化通过改变降水和温度等基本生境因素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产生威胁。中国是受干旱影响最严重的的国家之一,由于降水量和温度的显着变化,干旱、尤其是极端干旱事件呈上升趋势。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和干旱之间的密切关系可能会限制生态系统的生长以及生态系统的分布模式和类型。定量评估环境变化对流域管理的影响,对于揭示径流变化特征并解决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目
在农业管理和工业活动的不断扩张、气候条件的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的前提下,针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和形态分析的研究日趋复杂的客观现实,亟需进一步建立、改进并验证已有的和新型的关于微量元素的研究方法,并且仍需深入探讨当前环境变化下土壤中微量元素形态分布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以阿尔伯塔大学的长期作物轮作实验站的耕作土壤和森林保护区的未耕作土壤为主要对象,首先创建了一种新型、过滤孔径为5μm的316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