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以高校“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所属高校为研究对象,对我国高校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创新环境进行实证研究,为我国一流青年科学家的战略管理提供有益参考,为国家科技政策和人才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研究对象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院士合计样本不少于30个,用比较筛选法非随机选取不同地域、不同特点的三所具有代表性高校为实证研究对象。根据本项目组前期所作“我国高校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与人才生产能力关系研究”,确定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应用文献分析法、理论分析法、专家组讨论法,探讨构建高校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基本原则;用专家组讨论法拟定指标并确定内涵,确定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用评价指标体系和问卷调查法进行高校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创新环境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构建出我国高校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专家咨询及数轮专家组讨论,最终确定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和49个三级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2.不同地区优秀青年人才的数量和发展不均衡。三所高校在获得科研资助能力上具有较强实力,科学基金总额较大,且能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速度。但青年科学基金增长速度缓慢,远低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青年科学基金的增长速度。优秀青年人才的后续发展值得关注。3.科研评价制度科学性满意度不高。超过一半科研人员对科研评价制度的质疑必将制约科研创新的持续进行和潜能的有效释放。4.缺少高级研究人员是科研团队的合作与发展的最大困难。研究群体的人际关系环境评价表明,团队或群体之间的关系存在一些问题。获得好的课题组成员和留住好的课题组成员是当前研究团队面对的首要问题,制约着团队的进一步发展。5.国际学术交流频率和满意度相对上升。调查群体与国外交流频次明显增加。同时,对学术交流的满意度方面,相对于对国内同行的交流满意度,对国外同行的交流满意度较高。6.影响国际学术交流的原因复杂。影响青年科学家国际学术交流的最主要因素是时间和经费,其次语言沟通和文化背景也起着重要的影响。相比较于国内交流,国际交流更需要在多方面促进,引导青年人才成长。研究结论1.构建并初步验证了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通过对三所高校的实证分析,验证了我国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和科学性。2.东西部高校生物医学学科创新外环境差距仍然较大。西部高校在获取资助、条件基础、人才建设方面与东部高校有较大的差距,高级人才保有量不足,缺少大的科研项目,学术交流不够活跃。并且,这种差距有扩大的趋势。3.吸引和保留优秀研究组成员是我国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研究团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4.科研评价制度的科学性有待提高。对科研评价制度各方面调查的结果显示,青年科学家对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评价持怀疑态度。5.一流青年科学家在国际学术交流频次上有所增加,但持续增长则需要在多种因素上共同促进。建议1.平衡成果产出与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2.持续优化评价制度与方法。3.探索基础研究青年科学家长效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科研人才。4.评估职业倾向和职业能力与基础研究需求的匹配程度,有效结合职业兴趣与高校目标。本研究创新之处1.构建我国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2.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高校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创新环境系统进行实证研究。继续开展本研究的设想1.进一步科学完善评价指标体系要素。2.扩大实证研究的范围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