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始于公元前300年亚里斯多德的隐喻修辞格研究影响了西方2000多年。之后从本世纪初到七十年代初,隐喻的研究进入语义学范畴。从七十年代至今,隐喻的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始于公元前300年亚里斯多德的隐喻修辞格研究影响了西方2000多年。之后从本世纪初到七十年代初,隐喻的研究进入语义学范畴。从七十年代至今,隐喻的研究呈现多学科发展,涉及认知心理学、哲学、语用学、符号学、现象学、阐释学等各个学科。其中,1980年在莱柯夫和约翰逊合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概念隐喻的提出彻底颠覆了以往学者对隐喻的传统研究,再次掀起了现代隐喻研究的热潮。莱柯夫和约翰逊把隐喻研究上升到认知的角度,认为隐喻无处不在,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是系统的,有两个域构成,隐喻的映射植根于我们的身体经验。1987年莱柯夫编写了《女人、火和危险的事物》,更是为概念隐喻奠定了在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地位,也为后人对概念隐喻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财富。综观国内外对概念隐喻的研究,多是对其在语言学及其他领域的应用研究,涉及隐喻理论、隐喻研究方法、隐喻成因、文学隐喻等。对于隐喻是如何传播的却少有人研究。近几年来,随着模因论研究的开展,一些学者开始尝试从模因的角度分析隐喻及其传播,如何自然,何雪林,尹丕安,朱成琪,苏建荣等等。这些论文均为隐喻的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为更加全面地理解隐喻开辟了新的视角。本文旨在通过模因论这个视角对隐喻的传播进行研究,并尝试对模因和隐喻的关系加以分析。因此,本文通过搜集近几年的网络流行语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概念隐喻并非模因,但其却像模因的传播一样,经历记忆、同化、复制和传播这几个阶段得以发展和流传。概念隐喻是人脑认识外部世界的思维方式,蕴含在语言之中,而只要能被以文字和口头方式流传下来的语言就可被认为是模因。因此,模因中蕴含着概念隐喻,携带着概念隐喻而传播,概念隐喻也以这种模因传播的方式而得以传播。
其他文献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具有很强致癌性,其中16种多环芳烃已经被美国EPA列为优先控制的环境污染物。多环芳烃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降解,脂溶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当前我国建筑能耗大约为全社会商品用能的三分之一,其中建筑采暖和供冷的使
<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就运用了比较的方法来观察庐山。比较促进人们对事物有完整正确的认识。在古诗学习中,科学运用比较法,能快速理解诗意、领悟意
流体包裹体可以探讨金属矿床的形成机理和矿化规律,含金石英脉是研究成矿流体的重要载体。八卦庙金矿包裹体比较发育,主要为液体包裹体、含CO:包裹体,其次是气体包裹体。成矿流体
海洋教育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生命的起源及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海洋。近年来,随着陆地资源过渡开发导致日益稀缺枯竭,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更加重视海洋,我国也提出海
介绍了贯叶金丝桃的植物形态及分布,化学成分及分布规律,采集、干燥、加工、贮存及质量标准,药理及临床应用,国外管理现状等五方面的情况。
The situation of plant morphology,
汉语属性词是从传统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中脱离出来的一类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一次对这类词进行标注,已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本论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所标注
本文结合了概念合成理论和关联理论,以David Crystal在2004年出版的《网络语言专门词典》为例,着重研究了其中借由隐喻而将词义引申到日常用语的具有新意义新用法的网络语言,
《庄子》是先秦诸子重要文献之一,由<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组成,总共三十三章,其中<内篇>七章,<外篇>十五章,<杂篇>十一章,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自庄
以常州市新桥镇藻港河西支为治理对象,遴选深层微孔层流曝气、微生物强化降解、生态浮岛等技术进行集成,对该黑臭河道进行治理与生态修复。第三方机构水质检测结果表明: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