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阻碍。金融资源持续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集聚,改变着城市群内金融资源的空间配置状态。金融资源集聚究竟是加剧了核心与边缘城市的经济分化,还是通过支持核心城市继而带动了边缘城市发展呢?回答这一问题有助于解决城市群经济整体增长与内部分化相互交织的深层次问题,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四个城市群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阻碍。金融资源持续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集聚,改变着城市群内金融资源的空间配置状态。金融资源集聚究竟是加剧了核心与边缘城市的经济分化,还是通过支持核心城市继而带动了边缘城市发展呢?回答这一问题有助于解决城市群经济整体增长与内部分化相互交织的深层次问题,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四个城市群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探讨金融资源集聚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的路径。首先,基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金融发展理论等,在空间视角下构建金融资源集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继而从正负两个维度分析金融资源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从技术扩散和经济溢出两方面解析空间溢出的路径;其次,在测度金融资源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察城市群金融资源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最后,使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金融资源集聚对各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使用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空间溢出的技术扩散路径与经济溢出路径。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金融资源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占主导,表现为显著且稳定地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但集聚带来的市场拥挤产生了负向影响并制约了正向影响的进一步提升。具体地,京津冀和成渝城市群实现了以经济需求为导向的金融资源空间配置,负向影响不明显;长三角城市群金融资源拥挤与欠缺并存,负向影响突出;珠三角城市群金融资源由集聚转向扩散的现象初显,负向影响逐渐降低。(2)金融资源集聚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伴随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进,主导性的空间溢出效应逐渐由负向转为正向,金融资源集聚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也逐渐由加剧分化转向促进协同。具体地,金融资源集聚加剧了成渝城市群的经济分化,促进了珠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协同,而在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表现为两种影响相互交织。(3)在技术扩散路径下,金融资源集聚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占主导,原因在于核心城市对边缘城市的技术扩散十分有限,且各城市群当前的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状态未能匹配技术扩散的金融需求。具体地,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成渝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均呈现“技术虹吸”的状态,而在京津冀城市群,金融资源向核心城市的大量集聚增加了边缘城市技术采纳的资金阻力。(4)在经济溢出路径下,金融资源集聚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占主导。具体地,金融资源集聚弱化了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城市的极化效应、强化了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的涓滴效应,对两者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相反的,金融资源集聚弱化了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的涓滴效应、强化了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的极化效应,对两者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5)所有城市群金融资源集聚程度持续加深,核心城市的金融主导地位不断强化;各城市群金融资源集聚呈现出十分显著且稳定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金融资源持续地向主要核心城市集聚。各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边缘城市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各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突出,核心城市对边缘城市的辐射有限且未能突破省域边界。本文创新主要体现在通过对四大城市群的对比考察,揭示了金融资源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伴随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在研究对象和内容上有新意。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内外部环境经济不确定性不断攀升,现金流风险已成为攸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企业若想获站稳脚跟,寻求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可靠的现金流风险防范与管理。已有研究表明,在现代公司治理下,由两权分离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冲突是现金流风险产生与演化的主要原因,现金资产往往成为内部人错用、滥用甚至非法挪用、侵占和转移的低成本资源。内部控制作为公司内部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其监督和制衡功能能够有效降低代理成本
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技术进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部署了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并以强化和提升企业创新效率为重要抓手。中小企业是我国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贡献50%的税收、60%的GDP和70%的技术创新,因此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在我国蓬勃发展且不断渗透入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其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重要动力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但对于我国涉农企业来说,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涉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常面临着自然风险、经营风险、内控管理风险及融资困境,尤其是资金缺乏最为明显。产业链融资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通过整合产业链,帮助企业降低融资风险与融资成本,提升企业规模收益,提高企业生产绩效。本文以涉农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产业链融资、融资约束与企业经营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首先,从理论的
近几十年来,全球的气候变化程度不断加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在2013年发布的第五次综合报告中指出,1983-2012年是近1400年中气温最高的30年,气候的不正常变化将极大提高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概率。气候变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影响尤为突出,特别是亚洲地区和非洲地区。近些年来中国的气候也发生了较大
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经济发展主旋律,“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我国碳减排制定了规划图和时间表。企业作为生产主力军,在低碳减排行动中担任重要角色。当前我国企业主要通过网站、年报、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碳信息披露,主动披露意愿还较低,强制披露的规制性也不强。因此验证企业碳信息的披露制度、披露水平的经济效应,为企业提供内在动力是本文的研究焦点,同时本文还检验碳信息披露和融资方式的关系,以求从融资成本与融资方式两方面讨
成渝城市群是我国西部地区中具有充足发展潜力的区域,作为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点项目之一,其发展质量的提升也有助于缩小东西方发展差距,促进地区协调发展。而在我国进入发展新时代的背景下,经济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建设伴有中国风韵的新型城镇化路线符合新时代革新、绿色的全新发展理念,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通过人口城镇化、绿色城镇建设等环节,以此刺激产业结构升级,缓解了产能过剩、城镇化建设质量低下等实际问题。在其中金融
笔者通过挂职乡镇多次进村入户,深入调研当地村域集体经济和农户需求,查找亟待解决的重点突出问题,从政策角度给予了相关建议,提出了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方案,为村属企业实施了科技提升项目。
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背景下,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作为以市场化引导资本支持“三农”的可行途径,被认为是当前解决农户贷款“三难”问题和盘活农村市场资本的有效方式。然而,因受限于土地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滞后、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不完善、抵押物价值不稳定等,造成农地经营权的抵押权能发挥不足,贷款可得性普遍较低。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影响农地抵押贷款可得性的重要因素与优化农地抵押贷款供给
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为绿色发展服务的绿色金融政策对缓解环境外部性与资本市场失灵有利,且最近得到广泛应用。政府针对企业环境责任行为而制定的绿色债券政策、环境信息披露政策通过向企业传递绿色信号,使企业释放的绿色信息(负面环境披露信息、绿色债券发行信息),能否更有效地影响资本市场,尚没有明确研究证据。本文以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市场有效性理论、信号传递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
当前生猪疫病频发,生猪生物安全问题成为了制约我国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生猪养殖户作为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其生物安全行为对于保障我国生猪产业生物安全起着基础性作用。研究生猪养殖户生物安全现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既能有效地减少疫病损失,保障养殖户收入,繁荣生猪产业,又有助于政府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扶助引导养殖主体提高防疫水平,从而增进我国生猪产业生物安全水平。本文以动物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