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汉学界对《史记》研究在史学、文学、哲学、叙事学等诸多领域颇有建树,推动和丰富了中外学界对《史记》的研究。按西方的概念,史料分为原手和二手,但迄今为止,在美国尚无完整的《史记》译本,而一般研究者对汉语尤其是古汉语的了解甚少,加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史记》研究中存在着种种偏误。 本文以美国汉学家研究《史记》所主要依据的三个译本(非完整版)为切入点,分析三个皆侧重于对秦、汉时期和司马迁生平介绍的译本对美国《史记》研究产生的导向性影响及其结果,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现美国《史记》研究发展的脉络,纠正一些美国汉学家认为《史记》不过是“传奇的杂乱堆砌,史料的机械拼凑”的错误观点;澄清一些理解上的差异和认识上的分歧,最终为中美学界提供可供参照的视点。 第一章讨论了目前在美国《史记》研究界通行的三个译本:Burton Watson译本、Raymond Dawson译本和William H.Nienhauser译本。通过对这三个译本各自的侧重点进行比较,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及对研究方面所起到的导向性作用。并对上述三个译本的翻译内容进行了整理,作为附录附于文后。 第二章讨论了Burton Watson基于《史记》的先秦史研究。Burton Watson通过司马迁的笔端和自己的视野,对中国先秦历史进行了尽可能全面的介绍和评价。这是迄今为止美国汉学界为数不多的对中国先秦史进行研究的著作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国汉学界对中国先秦史的认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Burton Watson在行文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有失偏颇值得商榷的看法。本章对其中的关于“汉民族与少数民族语言交流问题”的质疑、关于“把传说中人物或事件转化为历史事件”的质疑、关于“夏朝是否真正存在过”的质疑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三章讨论了Stephen W.Durrant、Hardy Grant及其他美国学者的《史记》研究。主要对《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和美国汉学家眼中的“中国传统史学”这两个问题进行了集中探讨。分别分析了美国《史记》研究在文学和史学领域的成就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