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剩女”现象的伦理审视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ncr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的经济地位与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性主体意识的日益增强,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女性的择偶观和婚恋观也呈现多样化,她们面对婚姻问题时更加理智和自由,对待婚姻的态度十分慎重,更多地看重婚姻的质量。在新时代女性多元的婚恋价值观与传统婚姻家庭观念发生冲突的过程中,女性主动或被动地“剩下”,成为“剩女”。本文从伦理视域下审视“剩女”现象,首先,“剩女”现象不仅体现了现代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也是对传统男权主义性别歧视的挑战,反映了当代中国婚恋伦理观的多元化。其次,“剩女”现象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被建构的传统女性形象,凸显了与传统婚恋观的冲突。再次,这一现象也影响了家庭模式的未来走向,给社会和“剩女”自身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从婚姻家庭伦理观、社会发展伦理观、人道主义伦理观和女性关怀伦理观等多元伦理观反思“剩女”现象,能够把握“剩女”现象内在的伦理依据和伦理悖论,并为这一现象寻找合理的评判尺度。“剩女”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婚恋困境和伦理困境,限制了女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会方面的宽容和引导以及女性自身的自觉,有助于实现“剩女”更为理性的婚恋观。基于宽容、公正、幸福的伦理关怀原则,本着男女两性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导向,尊重女性多元婚恋观的选择权,“剩女”现象才能摆脱目前的伦理困境,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本研究对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及其近似种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aries)、小麦光腥黑穗病菌(T. foetida)的rDNA-ITS进行了测序,并结合GenBank中登录的这3个
实用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的关键。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和网站建设等
以Captivate制作演播室式交互式微课为基础,介绍其设计和实现过程,旨在通过对制作过程的描述和问题建议,帮助其他教师更好地应用该软件开发制作优质的微课资源。
目的探讨婴儿良性癫痫(BIE)的特征及预后,以便早期识别,合理用药。方法选择30例符合婴儿良性癫痫诊断标准的患儿,总结其临床特点、脑电图特征、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起病年龄
目的分析引起产前误诊胎盘早剥的原因,提高对胎盘早剥的诊断率,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不良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一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产前误诊为胎盘早剥而产后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