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11工程"、"985工程"的持续推进,我国高等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缺乏全面、系统和科学的考虑,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病也逐渐凸现.各门学科都是对作为统一的客观世界的某一部分或某一侧面的反映,因此,为全面认识客观世界,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学科建设的过程中突破仅仅关注单个学科的传统观念,从整体论的视角进行全面审视,而协同学和生态理论恰恰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手段和研究工具.因此,借鉴生态原理,研究学科的协同进化,已成为当前促进学科发展、搞好学科建设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生态学的观点看待学科的发展,运用生态学、系统科学、科学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采用移植与隐喻分析、定量仿真分析、实证分析、内容分析、历史分析、系统分析等多种方法,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科生态系统的概念,明确了它所蕴含的隐性的本体层面和显性的社会层面两层含义,分析了学科生态系统的特征、构成要素、层次、结构与环境,初步建构了学科生态系统的理论体系.
本文在对学科演进回顾的基础上认为,学科协同进化是指由于学科内各要素之间的关联而促进该学科自身的发展,或是由于学科间的关联,学科生态系统中某一学科通过自身进化来影响其他学科,反过来,其他学科的进化又改变着该学科自身的进化路径,最终导致整个系统的进化.文章概括出了学科协同进化的两种方式,即自组织和竞争与互补.其中,学科内协同进化的主要方式是自组织,而学科间协同进化的主要方式是竞争与互补.文章进一步指出,资源的稀缺和学科生态位的重叠导致竞争,而学科间理论、方法等的相互移植则导致互补,从而揭示了学科生态系统协同进化的机理.
在以上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分别构造了基于Logistic方程的竞争型和互补型学科协同进化的仿真模型,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验证了学科协同进化的机理及其重要作用.
最后,文章以天津大学为例,从显性的社会层面,即外部可控性的角度分析了学科的协同进化问题,在对天津大学学科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SPSS、Matlab和Vensim作为统计和仿真工具,结合统计资料和实际调研得出的数据,对天津大学的学科协同问题进行了仿真,指出了学科协同进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