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些产业集聚现象,这些产业集聚区作为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产业集群不但是一种经济地理现象,更是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这也成为了世界各地政府和经济组织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工具。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和其他地区也出现了一些块状经济和产业集聚区,这些产业集群地区基本上都是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在自然资源缺乏、工业基础薄弱、空间区位优势不明显以及缺少国家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出现的。那么,这些地区的产业集群是如何形成的?其形成的条件和机制是什么?这就是本文提出的问题。西方学界对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研究较早,到今天为止已经形成了一些经典文献,这些理论视角基本上可以分为市场机制的分析视角、制度主义分析视角和嵌入性分析视角,分别强调了市场竞争的作用、国家或政府制度建构和产业政策的作用、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资本的作用,有力地解释了西方的产业集群的形成,但是在解释中国社会转型期乡村地区原发型产业集群的形成时,解释力度有所不足。本文采取嵌入性视角,通过建构出一个“历史—技术变迁—社会关系网络的动态重叠机制”来尝试解释中国的原发型产业集群现象。产业集群的形成其实是一个经由产业起步期、产业快速发展期、产业集群形成期的三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历史、技术变迁和社会关系网络三个因素都共同作用于每个阶段中,只不过由于发挥关键作用的因素不同而在它们之间具有一个主次之分,且随着产业发展阶段的推进三个因素也会相应呈现出一个动态变化。三个因素紧密勾连在一起,不可分割,共同贯穿作用于产业集群的整个形成过程中。本文依据这个解释机制,尝试分析了眉镇原发型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将眉镇纺织产业的发展分为1970-1995年的起步阶段、1995-2000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和2000年之后的产业集群形成阶段,通过对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梳理,尤其是寻找每个发展阶段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眉镇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除了受到了市场、国家制度环境的作用和影响之外,更深刻地受到了当地的历史、技术变迁和社会关系网络的共同作用。在产业的起步阶段,产业历史起到了更关键的作用,给予人们一种关于纺织业的历史意识和选择偏好,这也是眉镇之所以发展纺织业而不是发展别的行业的主要原因,通过社会关系网络的作用人们寻找到生产资料和实现了一定的技术变迁,从而使得纺织业从意识变为现实,这也为眉镇纺织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在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由中国纺织业改革引发的宽幅织布机技术转移到眉镇为纺织业发展形成了关键的作用,而先期织布业主的历史经验和社会关系网络为宽幅织布机在眉镇扩散减少了不确定性,从而使得宽幅织布机的技术刚性得以发挥,也从而使眉镇织布业获得巨大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在产业的集群形成期,社会关系网络为生产资料汇聚到眉镇形成织布业的配套产业,以及在配套产业与主体的织布业形成产业分工网络时发挥了关键作用,而这些关系网络的存在必然是与从业者早期的从业经历和各种联系有关。因此,本文认为眉镇原发型纺织产业集群是在历史、技术变迁和社会关系网络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历史是产业起步期的主导因素、技术变迁是产业快速发展期的主导因素,社会关系网络是集群形成期的主导因素,在主导因素起作用的同时,其他两个因素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三者互相重叠在一起,共同构成眉镇纺织产业集群的动力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