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式动物的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近交系小鼠则以其独特的优势,已被大量应用于遗传学、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兽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但是,目前常用近交系小鼠大都由欧美品系培育而成,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这些传统品系愈来愈显现出DNA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狭窄等缺陷,尤其不利于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基因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因此,利用不同种或不同亚种的野生鼠进行实验动物化开发,培育大量起源于野生鼠的近交系品系,已经越来越受到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并逐渐成为一个新的、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本研究旨在对河南地方野生小鼠进行捕获和驯化,对其育种价值进行分析和初步的实验动物化开发。实验过程中共捕获野生小鼠25只,测量其体尺,并与实验室通用近交系小鼠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捕获的野生小鼠和实验室通用品系小鼠进行了遗传检测,对它们之间在遗传组成上的差异作出初步判断,估计其育种价值;进行了野生小鼠的实验室驯化和近交系培育,为野生小鼠的实验动物化开发奠定基础。实验结果如下:1、野生鼠的捕获及形态学分类结果:共捕获野生鼠25只,其中雄鼠14只,雌鼠11只。根据形态学进行鉴定,最终确定了所有捕获野生鼠均属于小家鼠种(Mus musculus),为本实验设计阶段最理想结果。2、野生小鼠的驯化:对捕获的存活的野生小鼠进行分开单独饲养,铺掺有碎纸屑的锯末作为垫料,并布置暗室,饲喂适当的玉米和鸡饲料,控制合理的光照和温度,尽量避免对其的打扰。两个月后,除一只雄鼠因应激死亡外,其余野生小鼠均存活,可进行后续实验。3、体尺测量结果分析:野生小鼠与BALB/c小鼠对比分析发现,野生小鼠在体重、尾长、体长、后脚长和耳长等表型特征均小于BALB/c小鼠,且差异显著。4、微卫星DNA分子标记测定结果及育种价值分析:利用56对引物对捕获的野生小鼠和实验室小鼠品系(PWK、BALB/c、C57BL/6、KM)进行了微卫星DNA分子测定,分析结果发现:野生小鼠和实验室小鼠在遗传组成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多态性频率较高,有较高的育种价值,对丰富实验小鼠基因库具有重要意义。5、野生小鼠的近交系培育:采用将雄鼠放入雌鼠饲养笼中或共同放入另一新的饲养笼中的方法,共设置七个交配组合,其中B组、C组和F组产仔,然后以这三个组系为主线,每支主线分两条支线,严格按照全同胞交配的原则进行传代,并记录繁殖数据。目前各组繁殖正常,B组和C组已传至第四代,F组已传至第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