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逐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少数民族教育体制,民族高等教育体制也是随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民族高等教育体制是我国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特色。新中国民族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研究涉及民族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新世纪伊始,面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世界各国的变革局势,研究与完善我国的民族高等教育体制,对于科学引导民族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按需培养民族人才、践行高等教育公平、巩固国家民族团结、构建多元一体的和谐社会以及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等,皆凸显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和重要的社会实践价值。某种教育思想往往要通过制度化的形态——教育体制,才能长期地、实际有效地作用于教育实践。本研究打破以往单一体制的研究视角,将“高等教育体制的多维发展”与“新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历史变迁”相结合,从而凸显“民族高等教育体制多维变迁”的研究新意。以史为鉴,史海钩沉,改革创新,自然彰显其非凡的研究意蕴。本研究总体上采用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体制的变迁进行较为系统的“多维立体研究”:从民族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资体制、招生就业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等多维研究视角,对新中国民族高等教育体制的历史变迁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分析、阐释与探究。全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导论部分。阐释了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价值及研究方法等前提性的问题,界定了研究的相关概念。其中,研究现状的综述较为翔实,从“民族”到“民族教育”、从“教育体制”到“高等教育体制”、从“民族教育体制”到“民族高等教育体制”,逐步地深入到研究主题。第一章从民族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动因”和“直接动因”两个方面,分析新中国民族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历史动因,明确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揭示了民族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及政治经济发展与民族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内在逻辑。第二章翔实阐释了自1949年至2009年新中国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的演变,梳理了民族高等教育管理体制60年来的发展历程,并且对民族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的重要性、原因及动力趋向等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论述。第三章梳理了新中国民族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详细分析了民族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影响因素、历史归因、改革目标与内容,阐明了新中国民族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特色。第四章总结了民族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发展沿革的三个历史阶段,探讨了民族高等教育经费特殊扶持政策及创建民族高等教育多元化投资体制的相关问题。第五章归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高等教育招生就业体制四个阶段的演变历程,分析论述了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招生就业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与探析了新时期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的新路径。第六章宏观梳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大历史时期的民族院校内部管理体制变迁历程,同时微观回顾了60年来民族院校内部领导体制的发展脉络,并结合N民族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与探索之案例研究,探讨民族院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模式。第七章是新中国民族高等教育体制的历史思变,盘点成就,积累经验,聚焦问题,筹划策略。对新中国民族高等教育体制进行较为深入的历史反思和理论反思,同时合理借鉴国外高等教育体制的研究理论与实践经验,探究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高等教育新体制。最后是结语部分,在对民族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梳理、分析、研究与反思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总结民族高等教育体制的变迁规律。同时结合中国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民族高等教育的理论诉求,探究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体制的发展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