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总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分析了朱熹易学思想产生的客观“场域”和主观能动性因素,并回溯了朱熹之生平学术历程,以及易学在其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转向。同时,从《易》之角度提出,朱熹援《易》立论实乃《易》之独特之性质所决定的。引言最后部分对朱熹易学思想研究之情势作了研判,并形成论文立论。第二章论证思路乃循“《易》书性质(功能)”、“《易》书文本结构”、“《易》之内容”至“解《易》之法”的逻辑进路,由表及里,逐层推进,分别论述了朱熹“《易》为卜筮作”命题、“经传相分、四圣一心”之看法、“《易》乃空的物事”及“须求经文之本义、大义”之最核心见解,最终达致理解“《易》本卜筮之书”命题之真含义。在朱熹看来,卜筮与象数实是“一体之两分”,卜筮乃象数之用,象数乃卜筮之体。第三章论及朱熹易学之象数观。首先阐述朱熹反观前人治《易》的成绩与不足,取长补短。进而明确厘清朱熹的对象数易和义理易之折中调和,亦即朱熹易学的学派归着问题,最终建构自己独特的象数易学体系。并且从体用两分角度解析了朱熹象数易学之主体内容,即先天象数易学和后天象数易学。再者,“理”是朱熹哲学体系的核心,义理思想实为朱熹解《易》之旨归。义理易学与象数易学乃“一体之两分”关系,也是朱熹易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第四章首论朱熹“理”与“义理”之命指和同异,及义理易学之建构。就义理易学的主体而言,本章随之从形而下阴阳之气逐层论及形而上阴阳之道(理),分别称之为“《易》以道阴阳”和“一阴一阳谓之道”,阐明朱熹对“阴阳”与“道”本质及关系的拿捏;道即太极,第三节引出了对朱熹易学之“总脑”太极以及它与阴阳之关系的论说,我们称之为“太极阴阳‘本原’‘禀赋’二重观”,主要从“太极即理‘本原’说”、“太极阴阳‘禀赋’观”两个相反相成之角度进行论说。朱熹易学的“太极阴阳观”与理学的“理气论”相对应,本章最后分析了朱熹的理气论,以及脱胎于理气论的“理事论”、“道器观”。前述三章大致再现了朱熹易学之“体”,末章则从朱熹易学之“用”角度阐发朱熹的易学思想,命之为“经世易学”。《易》推天道以明人事,由人事以证天道,朱熹治《易》的逻辑程序为由易学进入理学,而后“易”、“理”合一,最终达到儒学所设定之终极目标。细分之,本章前三节分别阐释了朱熹“格物致知”认识论、心性论和“主静居敬说”修养论与易学的关系,最后得出朱熹所设定的终极标准和追求是易学之“太极”的结论,由此认识朱熹理想论与他的易学思想之贯通和嫁接。结语部分对朱熹的易学体系和思想进行了勾勒,概要说明了该体系或思想的起点、旨归、核心、结构、内容、易学和理学关系,系统还原了它的本来面貌。同时,总说笔者在该研究领域的“短板”,并斗胆提出当前朱熹易学研究需要突破的个中不成熟建议,以就正于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