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水肥一体化高效利用制度试验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leo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应用于经济作物,在南方水稻种植区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甚少。近年来,随着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水稻种植区得到大力推广,这为水稻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与之配套的水稻水肥一体化技术缺乏则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盆栽试验进行水稻水肥一体化研究,研究了不同追肥期、氮肥种类、氮肥用量、追肥次数以及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水稻形态指标、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提出了水稻水肥一体化制度,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了不同追肥期和追肥次数对水稻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次追肥即采用分蘖期和抽穗期追肥较为合适,分蘖期追肥有利于改善水稻植株外在形态,抽穗期追肥能够促进干物质积累,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2次追肥处理水分生产效率比3次追肥和4次追肥分别高19.0%和26.5%,2次追肥氮素吸收利用率最高,为45.63%,比4次追肥氮素吸收利用率提高了 4.4%。(2)比较了不同种类氮肥作用下水稻生理指标和产量,结果表明硫酸铵可用作水稻水肥一体化选用的氮肥品种。硫酸铵处理能够显著促进水稻分蘖,获得更高的株高和叶面积,改善水稻外在形态;选用硫酸铵时水稻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相较于常规处理分别提高了 7%和4.5%。硫酸铵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达到18.79kg/kg,氮素吸收利用率比常规处理高9.9%,氮肥偏生产力比氯化铵和常规处理分别高20.9%和15.1%。(3)对不同秸秆还田量的还田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半量秸秆还田效果最好。半量秸秆还田能够促进水稻分蘖,提高叶面积指数和抽穗灌浆期的光合作用,促进干物质积累。半量秸秆还田时水稻产量最高,比无秸秆还田处理产量提高了 6.2%,同时氮素吸收利用率比无秸秆还田处理提高了 10.5%;半量秸秆还田处理水分生产效率为2.88kg/m3,比无秸秆还田处理高4.0%,比全量秸秆还田处理高28%。(4)分别对秸秆还田和无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氮肥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进行秸秆还田时,氮肥用量折合为纯氮15kg/亩较为适合,在进行秸秆还田时,氮肥用量可提高到折合为纯氮18kg/亩。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用量18kg/亩时产量最高,比12kg/亩、15kg/亩和空白处理分别高出21.4%、7%和50%,水分生产效率比12kg/亩、15kg/亩和空白处理分别高出 18.5%,6.5%和 24.3%。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影响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从而加强对疾病的了解,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甲状腺外科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甲状腺手术的病人。按照年龄筛选出≤20岁病人209例。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1120岁的儿童及青少
桃林口水库位于滦河主要支流青龙河下游,总库容8.59亿m~3,控制流域面积5060km~2。工程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水库主要任务是解决秦皇岛城市和滦河中下游
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改造与建设,每年我国城市化的速度都在高速上升,这不仅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改变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也引发
古城冀州素有“华夏第一州”的美誉.全市共7镇4乡410个行政村,36.29万人.耕地85.72万亩。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冀州市自然环境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干旱半干旱气候对农业影响非常严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
2004年初,彭俊岭结束了24年的军旅生涯,脱掉了伴随他青春岁月的绿军装,来到第二次选择人生职业的十字路口。他再次回首曾经战斗过的绿色方阵,转身看到军转干部面临着多个岗位
项目开发不同于一般的学习研究。它需要从全局出发,并从初期就规划好开发路线,并在开发期间协调好各方面工作。一般思路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即先从整体把握项目脉络,梳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