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大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交配型组成分析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jintai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玉米生产中由于品种的不断更替、耕作方式的不断改变和气候条件的异常变化,大斑病的发生呈现加重趋势,玉米生产受到了巨大威胁。因此,监测大斑病菌的小种动态变化及变异规律,对深入了解该病害的发生发展趋势、探究病菌的演替规律、寻找有效的病害控制措施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2011-2014年采自我国包括东华北春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西北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等地的玉米大斑病病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共获得522株菌株;利用ISSR指纹图谱技术对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对交配型进行了分子检测,初步明确了我国玉米产区玉米大斑病菌遗传多样性与交配型、地域和年份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为指导玉米抗病品种选育、抗性品种的合理布局、解析品种与病菌的互作关系等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温室条件下,利用玉米大斑病菌的鉴别寄主对分离的522份大斑病菌中的19个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发现共计有9个小种,其中0号小种1个,占5.26%;2号小种1个,占5.26%;N号小种4个,占21.05%;12号小种1个,占5.26%;13号小种1个,占5.26%;1N号小种5个,占26.32%;12N号小种3个,占15.80%;13N号小种2个,占10.53%。2.经对522份标样进行交配型(MAT)组成分析发现,2011年分离的105株菌株中,a交配型有95株,占90.47%;A交配型5株,占4.76%;Aa两性菌株4株,占3.81%;中性菌株(鉴定不出交配型的菌株)仅有1株,占0.96%。2012年分离的106株菌株中,a交配型有99株,占93.40%;A交配型0株;Aa交配型5株,占4.71%;中性菌株2株,占1.89%。2013年分离的168株菌株中,a交配型有147株,占87.5%;A交配型14株,占8.33%;Aa交配型有5株,占2.98%;中性菌株2株,占1.19%。2014年分离的143株菌株中,a交配型有121株,占84.61%;A交配型11株,占7.69%;Aa交配型3株,占2.10%;中性菌株8株,占5.60%。可以看出,a交配型在2011-2014年期间,占绝对优势,且在年度间基本一致。3.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利用18条ISSR引物从522株菌株中共扩增出186条DNA片段,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0.3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占扩增总条带数的94.1%,含有175个多态性位点。每条引物扩增条带数目在8-16条之间,多态性比例最低为77.8%,最高为100%,说明玉米大斑病菌菌株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4.采用NTSYS-pc软件对ISSR-PCR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同一年份不同地理区域的采集的菌株表现为区域间的亲缘关系远于区域内,说明来自同一地区的菌株遗传分化更相近;同一区域不同年份间采集的菌株表现出了年度间的变异。上述结果说明,在2011-2014年间,我国玉米主产区的大斑病菌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态性,菌株的多态性分化与地理来源和年份密切相关,但与交配型没有联系。
其他文献
钢网格盒式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结构体系,与传统结构体系相比,在受力特点、建筑功能及经济性方面,有着较好的推广前景。随着城市建设范围的扩张,越来越多的建筑极有可能处在近断
风沙环境中,钢结构涂层易受到冲蚀,沙粒子对钢结构涂层的冲蚀会破坏涂层且影响到钢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本文在参阅大量文献和结合导师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界面力学和接触力学